中華民族頂級的文化遺存和審美開端 |
——中國青銅器金質紀念幣“鼎”與“爵”的賞析
金秋9月,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與經銷的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以其無比的瑰麗和奇美呈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 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有金幣2枚,銀幣3枚。其正面圖案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和年號。5盎司圓形金幣的背面圖案是商代獸面紋方鼎;1/4盎司圓形金幣的背面圖案是夏代乳釘紋爵。一位法國畫家曾經說過,“一個畫面首先是對眼睛的一個節日”。當鑒賞者面對著這兩枚金幣時,就能深刻地理解和體會這句話了。 先看這一枚5盎司金幣。只有5盎司(或更大規格)金幣開闊的幣面和空間,才能安放下這一只寶鼎。商代獸面紋方鼎側立于金幣正中,占據了視覺的中心位置,極好地展示了方鼎的全貌:雙耳、四足皆不會被遮擋。鼎的耳、身、足,其比例安排得體、協調、優美、堅實、沉穩。 鼎的腹部、足部飾以“饕餮紋”,鼎的下部和壁面的兩側飾以乳釘紋。“饕餮紋”是青銅紋飾最突出的代表。“饕餮”到底是何物?迄今尚無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饕餮紋”是獸面紋,是什么獸?虎、獅、山魈、牛?有專家認為是牛頭紋,但此牛并非凡牛,而是宗教儀典中的圣牛。 獸面紋方鼎鼎身及足部的無紋飾之處,采用了無規則的小坑洼浮雕,凸顯了歷史的滄桑感和遠古時代的神秘氣息。 獸面紋方鼎的背景是長方形帶狀的裝飾紋樣組合,橫貫于幣面正中。這一條“裝飾帶”上下部分是乳釘紋樣,中間部分是獸面紋樣,也就是將鼎上的兩種紋樣集中展示并予以放大,既是紋樣說明,又是歷史長卷式的背景。鼎的雙耳托著面額,左側豎寫點題—“商•獸面紋方鼎”,金幣上下兩部分弧形的幣面采用了鏡面工藝,金幣的整體設計協調、古樸。 商代獸面紋方鼎太美了!鼎,最初它只是炊具,隨著歷史的推進和時間的沉淀,慢慢地演變成了禮器、祭器乃至神器。它雄健的線條,深沉的鑄刻,配以大氣、厚實、穩定、莊重、沉雄的造型,一副天地乾坤、江山社稷皆容于其中,舍我其誰的氣象。面對著商代方鼎,定鼎、問鼎、鼎力、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這些“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詞語,讓人們有了切實的感受。 再來看1/4盎司圓形金幣,這是一只夏代晚期的乳釘紋爵,酒具,后來演變為禮器。這只乳釘紋爵,其腹部一側的兩道凸線中間,排列著5只乳釘紋飾,因其流尾較長,超過“身高”,故放置于幣面的右側,使畫面呈現一種平衡美。乳釘紋爵的造型勻稱,形態舒展,三足秀長,具有初期青銅器那種原始的簡約、樸拙之美。 該金幣上下兩部分的弧形幣面也是光潔的鏡面,閃爍著金燦燦的光亮。背景亦是長方形帶狀裝飾紋樣,其圖案中間部分是凹形圓釘,上下部分是一反一正互相連接的乳釘,雖然不是幾何圖案,卻有幾何圖形的規整之美,還透出幾分現代氣息。乳釘爵的上方是面額,“裝飾帶”的左下方橫書“夏•乳釘紋爵”。該金幣的整體設計簡潔、大方。 欣賞這兩枚青銅器金質紀念幣,商鼎厚重,夏爵靈動,商鼎讓人敬畏,夏爵使人愉悅,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面對青銅器,心中會升騰起民族自豪感。中國青銅器的出現,在世界上也許不是最早的,但是中國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造型藝術、使用規模及品種,卻是世界頂級水平,在世界文化史藝術史上占據了獨特的地位,關于中國青銅器文化特別是鼎文化的研究考證已經引起了世界考古學術界的普遍重視。 在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之前,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在天津地區引發了熱銷高潮,有人說,戲劇臉譜是中國人的審美圖像,此話雖不錯,但中華民族的審美圖像從時間上說,要大大的提前,提到先秦夏商時代。出現在三千余年前的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文化遺存和審美開端,是上個世紀重見天日的夏商文明留給后人的最珍貴的禮物。雖然它是那么古老,但卻具有獨特的美的力量,它是中華民族老祖先們的藝術原創,所以它無法復制,甚至永遠無法超越。如今,中國金幣以其高超的現代鑄幣技術,實踐了一次深層次的文化體驗——對中國青銅器進行了完美的解讀和詮釋。從傳統文化、藝術審美、設計理念、工藝水平乃至收藏投資等多方面來看,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您值得擁有! 大美哉,中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 (天津寶華工貿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