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因選址于皇家園林清華園而得名,前身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2011年,正值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中國人民銀行特于2011年7月29日發行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以紀念這座世界知名學府百年來的光輝歷史與杰出貢獻。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銀幣正面圖案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銀幣的正背面圖案都秉承簡潔樸素的設計原則,體現出嚴肅莊重的整體風格。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標有中英文主題“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TSINGHUA UNIVERSITY CENTENARY CELEBRATION”,表現百年歷史的“1911-2011”字樣及面額。主體圖案為清華大學的象征性建筑,清華“二校門”。
“二校門” 屬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位于清華校園主干道清華路,是清華最早的學校大門,始建于1909年。原設計者不詳,原施工者為斐士(E.S.Fischer)。1909年5月,清廷批準外務部奏呈,決定在京郊清曠地方設立肄業館,“……因擇清華園為基址,一切修理和建筑概于一九〇九年八月起首”。建校工程的第一步是修建圍墻,隨著圍墻的合攏,校門也隨之建成。1933年,清華西院住宅區擴建,院墻外移,于是有了新的校門(今之西校門)。此后,習慣上即稱原大門為“二校門”。梁實秋在校讀書時,曾對早年校門姿貌寫過如下一段描述文字:
“清華的校門是青磚砌的,涂著潔白的油質,一片縞素的顏色反映著兩扇雖設而常開的黑柵欄門。門前站立著一名守衛的警察。門的穹弧上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石上鐫刻著清那桐寫的‘清華園’三個擘窠大字。”
二校門原為封閉式,即兩翼伸以短墻,東連早年的郵局,西連當年的“守衛處”。1949年以后,為了交通方便,曾把兩面短墻拆去,只留中央,即銀幣背面主體圖案的部分。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銀幣背面中央的清華二校門,以浮雕的形式充分地刻畫了實物原型的整體面貌。中式園林中的西式的建筑風格反映出從清華大學發展初期靈活運用西方科技文明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到如今實現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清華學派中西兼容的特色;三座圓拱沒有遮攔,似能在想象中遙見門后的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豁然洞開間再現著梁實秋文中描寫的校門的“常開”特質,那是清華思想自由、學術自由、重視個性發展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