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悠北京傳統民居
胡娟
2006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發行公告,明確指出,它不僅僅是“銘刻百年夢想,傳承千載文明”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宣傳中國、宣傳北京”重要平臺。“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第二組沿襲的正是這樣一個思路,背面圖案巧妙運用北京最具典型意義的風景,構建了一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畫面。
相比于長城的雄偉,頤和園的氣派,北海的神秘,“民居與青花瓷”則把目光放到了北京城的最底層,大街之后的小巷,小巷之后的胡同,胡同深處的四合院。雖然與皇家建筑的尊貴與華麗,形成反差強烈的兩極,但它同樣是北京城構成的主體。設計師看似平凡的眼光,卻獨到,卻洞明,卻深遠。相比之下,“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⑵”4枚1盎司彩色銀幣,“民居與青花瓷”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畫面的結構也非常奇特,是一個俯視的角度,四合院的大門是緊閉的,但因為是俯視,透過緊閉的大門,也能把四合院內部的結構看得透徹。正房、倒座、東廂房和西廂房,既各自獨立,又彼此游連。四面諸房圍合為“口”字形。“口”是寬敞的中心院落。出于構圖需要,庭院中沒有蒔花,也沒有置石,而這些,也都是北京傳統民居的重要構成。標準四合院坐北朝南,為南北略長的矩形院落。坎宅巽門,避火而進出順利。門后應該還有一方照壁,照壁上還應該有一個大大的“福”字,大門打開,“福”迎面而來。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俯視角度,也許,是爬到院外棗樹上的偷窺?
“院”在幣面是一個遠景,正房位于幣面上端,也只是一個輪廓式的交待。重要表述的,是民居的大門,包括門樓、門洞、門扇、門框,等等。大門一關,就是一個封閉的天地。但2008年,“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相約好了在一起,我們歡迎你。”俞霞薇、胡福慶以及雕刻師韓曉生,就這樣把“人文奧運”的理念,鐫刻在“民居與青花瓷”之上。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