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與奧運五環
胡娟
中國傳統武術,現代奧運五環。時間有距離,文化有差異,承載的歷史內涵,也各自不同。但在“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第二組中的“武術與五環” 5盎司金幣背面,卻十分柔和十分完美地相融到一起。
“武術與五環”背面圖案設計者,劉雨蘇、李煒與婁瑋,深透了解這一層意義,設計草圖之中,置舞劍、耍刀、弄棍、 斗拳等武術單項,于奧運五環大背景之中。性別不同,器械不同,流派不同,招式不同,但各有各的氣勢,各有各的神韻。而萬變不離其宗,最后又通通歸于“力”字上來。這個“力”,類似于儒道釋,有其基于人性論的對人的終極關懷。此也為中國傳統武術與外國各類技擊形式的區別所在。
如果說“傳統武術”在幣面是歷史回顧,那么同樣存于幣面的“奧運五環”,則是現實凝望。“五環”誕生于1913年,,由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構思設計,藍、黃、黑、綠、紅5種顏色組成的奧林匹克環套,代表參與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五大洲。在“武術與五環”幣面,奧運五環被演化為中國民間舞蹈扎于演員腰間的綢帶,歡樂與喜慶情緒舞動,又延伸為中國傳統武術展示過程中生起的虎虎雄風。“虎虎”是武術之“力”的另類表現,具象寫實是飄然穿梭,抽象表述是飄逸疊加,凝固于直徑60毫的純金幣面,在展示東方文化博大內涵的同時,也展示了東方文化神秘底蘊。
“武術與五環”的石膏雕刻,為沈陽造幣有限公司的常歡和富麗莉,雖為女性設計師,但在幣面運用的雕刻語匯,卻坦蕩卻豪放充滿北方漢子的陽剛之氣。尤其是體積周邊的切線,粗獷,奔放,直白,凝練。設計原作中的“力”,在她們手上,有了立體地三維地提升與展現。
以民族的傳統的文化理念,表現重大的世界的“奧運”主題,不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也恰恰符合“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系列金銀紀念幣一開始就倡導的民族化設計方向。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