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舞的毽子
胡娟
2008北京奧運的主題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夢想起于何時,對于大多中國人,起于黃發垂髫的兒時,起于兒時簡單但玩之不厭的游戲。隨時間推移,隨年齡增長,對在中國舉辦奧運盛會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暗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第一組4枚銀幣背面圖案的創意,基本源于此。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金銀紀念幣第一組之4枚銀幣,“放風箏”與“滾鐵圈”,男孩占了去,“跳山羊”雙方共有,只有編號“2006-1006”的1盎司“踢毽子”銀幣,才真正是屬于女孩的游戲。毽子制作,也為心靈手巧女孩專利,一枚方孔銅錢,半截鵝毛管,幾根五彩長雞毛,頂多三、五分鐘,就可以動手做出來。踢毽子是傳統游戲,相傳起源于漢,時稱“打雞”。到南北朝與隋唐,盛行于中原。兩千多年過去,依舊保持有旺盛生命力。幣面踢毽子的女孩,是胖胖的小丫頭 ,兩臂平伸,兩眼平視,腦袋的兩根小辮子,隨毽子的起舞,一上一下活潑地甩動,健康,活潑,可愛。毽子基本踢法,用腳內側踢為“盤”,反之為“拐”,腳面為“繃”,腳掌為“蹬”,腳趾為“挑”,腳后跟為“磕”,技法繁多。而“踢”之所有樂趣,也就生于其中。
設計師之一的富麗莉(沈陽造幣有限公司),身為女性,設計圖稿創作中,自然也帶出許多童年的記憶。那種記憶,多是幸福的,快樂的,美好的。因此在幣面,借背景設置,也把她的這種記憶,準確地表達出來了:懸于女孩頭頂的,是輕輕飄蕩的楊柳枝條,穿行于柳枝之間的,是尖尖鳴叫的小鳥。或是初夏季節,陽光火辣,但沒有熾熱的感覺,加上悠悠夏風,反而有一絲清涼。小女孩短衣短衫,頭梳兩只羊角短辮,臉胖胖的,手胖胖的,臉上浮出的笑意,也有胖胖的感覺。
1984年,國家體委發布“毽球競賽規則”與“花毽競賽規則”,流傳于民間的傳統踢毽,出現正規的對抗與競爭兩大類比賽,這也是中國試圖將競賽性帶入踢毽的最早嘗試。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