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應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可卿梳妝”銀幣賞析 |
正如作者開篇所宣稱的,書中人物都是“正邪兩賦”,《紅樓夢》的人物塑造,既沒有絕對的好人、善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壞人。秦可卿也不例外。原著文本強調說,可卿是賈母“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第五回中,“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第十回,可卿婆婆的口中,可知:“再要娶這么一個媳婦,這么個摸樣兒,這么個性情的人兒,打著燈籠也沒地方找去”。
給讀者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她死時,“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素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如此看來,可卿又是個“孝順”、“和睦”、“慈愛”的可人兒。
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她離世前給王熙鳳透達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預言:“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大意是說:在三個春天過去之后,所有府里這些美好的事物,特別是這些紅樓裙釵都會“家亡人散各奔騰”。難道這不足以說明,可卿是個有心計、有手腕、有治才、有遠見才識的女性嗎?只是可惜,可卿自己說的:“任憑神仙也罷,治的病治不得命”。——正應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俗語。作者就是塑造了這樣一位極具立體感和典型性的女性,她令人費解的出身、謎一樣先知先覺的才識,都是令人深讀、品味這部偉大作品的緣由。
該幣面,光潔鏡面的映襯下,人物形象突出、鮮明,色澤極盡艷麗鋪張,盡顯可卿風情萬種之神態、梳妝之妖嬈:既有體現原著的人物性情刻畫之美,也不乏該幣本身設計構圖之美,八角形的造型,更顯其華美之氣:其復雜人性的塑造、謎一般的命運,都是可圈可點、值得回味和追蹤的故事,給該幣賦予了極大的收藏和欣賞價值。(供稿: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