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回歸再造探月傳說——從落月成功1/4盎司金幣看市場調整 |
新發的1/4盎司金幣比已發的1/3盎司金幣價格高?這樣的情況不是玩笑,在今年發行的探月首次落月成功幣身上就能看到。作為探月題材中的第二套金銀幣,這枚1/4盎司的金幣有著奇怪的市場軌跡,與之前發行的探月首飛成功金幣相比,它的量級雖然小了,不過發行量少了;重量雖然輕了,不過市場價格高了。 這樣的“怪事”到底是怎樣的預示呢?其實,如果從市場投資的規律來看,這恰恰是中國金幣市場調整中,對于“貴金屬紀念幣”這一概念價值上的回歸。 中國金幣作為一個投資和收藏的紀念品,它雖然有自己特色的發行規律,不過依然要遵循最基本的市場規則。進入21世紀后,隨著越來越多資本關注到金銀幣投資這個領域,以及金價不斷攀升,也帶動了紀念幣市場“年年增發,年年暴漲”的價格。2013年,中國的金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使得中國金幣市場也著手進行調整,這套落月幣的發行恰恰是體現了調整的效果,以及今年金銀幣市場的發展態勢。 從投資性回歸到紀念性,雖然說貴金屬紀念幣有著很強的投資和保值的功能,不過歸根到底,它都還是一種紀念性幣種。所以,與普制幣不同,精制幣不僅要注意工藝的打造,更要保障其發行量的穩定,讓其能夠跳出投資市場的束縛,發揮出屬于紀念意義的價值。落月成功幣量級小但是價格高就是最好的體現,而在今年第二套的青奧會金銀幣中,發行量較2008年的奧運會金銀幣做了較大的下調。 從散發性回歸到序列行,目前的中國金銀幣市場上,1/4盎司金幣和1盎司銀幣已經成為了成熟的配置。這樣的配套一方面能夠適合更多投資者的需求,而且更具有市場收藏性,相關的套幣從三千到一萬元的跨度,從而保障市場短、中、長的三線空間;另一方面,這樣的固定配套能夠更好地接軌國際金銀幣市場,為中國金幣找到更廣闊的出路。 總的來說,今年是中國金幣市場上的可為之年,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的大勢,抓住難得的機遇。 (供稿:陜西鑫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