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作畫,常被認為是《紅樓夢》中可與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云醉臥相媲美的一個場景。據說天津民間藝術大使泥人張的“惜春作畫”的泥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甚至流傳海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9月3日發行的《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中,就有這枚“惜春作畫”銀幣!跋Т鹤鳟嫛奔o念銀幣的發行,仍不失之為《紅樓夢》衍生精品之作。
惜春在十二釵中排第八位。該幣面上,惜春高高的云鬢,婉約曼繞;微微側傾著頸項,在執筆觀畫,顯現出少女婀娜、優雅的體態。深紅罩裙里系著粉色襯裙,裙裾搖曳、款款大方,羅帶旖旎垂落,局部彩色反噴砂的人物形象突出、效果強烈,色澤不張揚也不暗啞,文雅而莊重,充分體現出公眾想象中的大家閨秀的淑女風范。設計者空靈、富于想象的思維,展現了惜春那種投入創作的瞬間優雅神態。
該幣上,精細的微雕工藝,刻畫出惜春作畫過程中凝神惆悵的神態,雖是側影,也見其神情惶惑、憂愁之色。誰曾想到,那五顏六色之畫彩、如鮮花著錦的行樂場景,卻使她因色見空,看破紅塵——“將那三春看破,柳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談天和。”堅定了她遁入空門的決心,讓人感發無盡的嗟嘆。
該幣面,采用鏡面映襯、本色反噴砂體現出畫案、琳瑯的畫筆,以其做背景,越顯空曠;冷色調的本色,更加重了圖案暗啞、凄清之感,體現出惜春內心孤獨、避世的脆弱和“緇衣乞食”的悲慘后景。
該幣人物選題唯其獨特,故事唯其簡單,卻令人嗟嘆不已,“其不寫之寫”巨大的想象空間和美感,也同樣帶給集幣者豐富的收藏和審美感受,兼具獨特的收藏和觀賞價值。(供稿:海口鑫鑫金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