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爭議 黃金定價迷離 |
金融危機引爆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嚴重缺陷,美元的霸主地位還能維持多久?超主權的貨幣是否能夠建立?唯一能夠預測的是,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向將由經濟大國在不斷博弈中逐步確立。而黃金價格,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尚未看到曙光之時,越來越迷失方向。究竟黃金價格何去何從?美元的強弱與金價的相關關系如何演繹?中國的黃金市場還存在哪些制度障礙?本報近日邀請了部分學者,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金價與美元關系背離 主持人:當前,國際黃金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金融海嘯尚未見底,經濟復蘇的道路還很漫長,而且,由于對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是以美元為主導還是建立一種超主權的貨幣,目前還看不清楚,那么,黃金價格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究竟會是什么樣的走勢? 吳志峰:自去年9月雷曼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強烈的避險意識使人們將資產抽離大宗商品而趨向黃金和國債,黃金與石油等大宗商品走勢完全背離,在原油期貨由超140多美元的高位往下跳水時,黃金價格節節上升突破1000美元一盎司大關。之后金融機構由海外新興市場抽逃資金,大規模的“去杠桿化”和美元回流又使美元匯率走高,黃金價格雖暫時回調,然而仍留在800美元以上的高位。美聯儲宣布將直接購買長期國債后,美元匯率走低推動黃金價格再度走高。 黃金同時具備商品屬性和貨幣屬性,作為商品,黃金能滿足人們的裝飾和工業用途;作為貨幣,黃金具有國際支付功能。雖然自1976年黃金非貨幣化正式確立后,黃金的貨幣功能已逐漸淡化,然而由于“黃金是天然的世界貨幣”,以及黃金在人類文化中所建立起來的長久聲譽,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或者戰爭動亂,人們潛意識中總是趨向于黃金這個避險的港灣。因此黃金價格金價與金融危機關系密切 主持人:在金價的博弈當中,支撐金價上漲的力量與打壓金價的力量都來自于哪里?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如何體現在金價中的? 郭田勇:在目前金融危機之下,大家選擇實物資產,能夠更保值一些。現在黃金投資民間比較熱,如果出現通貨膨脹的話,黃金有保值作用。中國人自古以來有收藏的癖好,特別是金融危機之下,周邊股市、房地產沒有投資機會,黃金比較熱,這個黃金熱和投資習慣有關系。黃金這段時間跟美元規律相背離,以前是美元貶值時黃金漲價,國際市場以美元基準計價,現在出現背離,美元升值黃金價格也在上漲。形成的原因跟美元對于一些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包括政府,在危機下持有美元資產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對于一些民間投資者來說,從規避通貨膨脹的風險來看,持有黃金的偏好增強。 從現在短期來看,危機沒有出現明顯轉機,危機還沒有結束。最近美國大量美元增發,大家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比較強,這種情況下對黃金價格形成支撐。黃金價格上漲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為金融危機的避險工具,由于避險動機導致價格上漲。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美國目前的救市政策目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美國會在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之間尋找平衡點,如果說刺激經濟的效果顯現的話,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會停止衰退,美國的需求就會回升,市場包括借貸市場和商品市場也會回升,需求回升以后經濟就爬出低谷。實體經濟回暖的話,意味著實體經濟投資預期向好,投資更穩定,這樣吸引資金走到實體經濟這邊來,這樣的話黃金價格可能會有所回落。總之,從未來來看,黃金價格具有不確定性,它跟宏觀經濟、實體經濟以及投資層面的相關性比較大。 劉軍:黃金價格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從金融屬性上來說,黃金價格受美元走勢、全球通貨膨脹率、避險保值需求的影響較大。由于投資替代效應和美元的標價效應,黃金價格與美元走勢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從最近幾十年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到這一點。其次,黃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