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 黃金上漲美景還會延續 |
黃金總體上依然是供不應求,從長遠趨勢來看,黃金上漲的美景還會延續。對于ETF增持與拋售對于黃金市場的影響,鄭良豪認為,這只是個參考指標,不能完全決定市場情況。 金融危機之下,各種投資一片風聲鶴唳,唯獨黃金因為避險情緒推動,反而不斷迸發出迷人璀璨的光芒,甚至還創下逾千美元的歷史高位。在市場的焦點關注下,黃金投資是否依然仍是避險天堂?央行在外匯儲備中增持黃金意義何在?黃金ETF不斷加倉究竟對黃金市場能產生多大影響?在上周六,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在上海接受本報采訪,對這些熱點問題一一進行剖析解答。 從供求看黃金上漲美景還會延續 南方都市報(下稱南都):黃金價格從中長期來看依然是供求關系占據主導地位,未來黃金的供求關系有望發生改變么? 鄭良豪:從供應方面看,地下新開采的黃金近幾年變化不大,未來5-7年內也不大可能有新礦山出現。接下來幾年中,各國央行應該還會繼續拋售,但是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各國央行并未按照協議將500噸的限額用光。因此,央行的拋售不會有很大量,甚至反而可能會有買入動作。其三就是舊金的回收,其數量受價格影響而波動。 從需求方來看,工業需求變化不大,而投資需求在未來通脹預期下肯定會繼續上升。而首飾需求,只要看印度、中國、沙特、土耳其等大的用金國即可。如果印度和中國未來無明顯的需求下滑,也完全可以彌補歐美下坡的缺口。因此,總體上應該還會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南都:全球危機之下的避險情緒依然存在,加上美元貶值預期以及很多人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的二次探底,資金很可能再次從股票、債券、期貨市場流入黃金。似乎有著多重原因推高黃金,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黃金的未來? 鄭良豪:上面供求方面的分析已經能夠看出黃金總體上依然是供不應求,從長遠趨勢來看,黃金上漲的美景還會延續。至于能到什么程度,各種復雜因素交織,也無法準確預測。目前中國的實物金和黃金投資(不含衍生物)已經占據到全球10%,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產金國家(占約11%),首飾消費需求僅次于印度。“中國因素”在未來將對全球黃金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 央行增持黃金是大膽領先舉動 南都:上月外匯管理局透露稱我國黃金儲備自2003年以來,共增加454噸,目前已達到1054噸,在全球排名第五。除中國外,其它各國央行也在外匯儲備中不斷增持黃金。如何評價中國這樣的舉動? 良豪:對于這個評價,我引述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官施安霂的看法是:這是一個既大膽,又有領先作用的舉動,體現了中國相信黃金保值和分散風險作用,應該可以給其它中央銀行,尤其亞洲地區作為典范。在日前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中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兆學也提到中國現在黃金儲備占比還很少,應該達到3%-5%,到10%更好。未來肯定不可能回歸金本位了,畢竟黃金還是有限的。美元一定不會繼續一家獨大,歐元,日元、人民幣都應該納入其內,這樣也有利于人民幣在區域貨幣里邊發揮更大的作用。 南都:目前中國已經大幅度增加外匯儲備的黃金,既然您支持這種做法,那么什么樣的比例才是最適合中國的? 鄭良豪:從黃金儲備排名靠前的國家看,美國黃金在外匯儲備中占比高達75%,歐元區國家占比達60.8%,發達國家占比普遍高達40%~60%。中國雖然增加了部分黃金儲備,但黃金儲備在整個儲備資產中占比仍不到2%。中國這樣的方向是走對了,能夠起到保值和分散投資風險的作用,至于到什么水平合適尚無科學答案。 南都:目前黃金價格已經不低了,現在繼續支持購買是否會風險比較高了? 鄭良豪 :購入黃金并不是主要看價格,而是選擇保存期實際購買力。從長遠看,無論外界條件如何變化,如果黃金能夠保證實際購買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入場的。 南都:市場普遍便將黃金ET F持倉量的變化作為評估金價走勢的一個重要變量。面對這樣的情況,分析師們也直言其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非常之大。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吸金巨無霸的? 鄭良豪:(持續地微笑)黃金ETF因為有交易所要求公布,也是相對比較透明的數據,市場自然很容易將其作為參照對象。黃金ETF只是每日全球黃金交易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決定市場情況。如果真正要看關注黃金,那么全球很多的交易情況都要關注,黃金ETF只能是一個參考指標而已。 南都:有消息稱中國也在醞釀推出黃金ETF基金,您有什么看法? 鄭 良豪:中國應該這么做,一旦成功,將是一大亮點,因為它給了投資者一個更加穩健的投資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