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幣情節在歐洲蔓延 |
![]() 2012年是歐元成為實質流通貨幣的第十個年頭。在債務危機的凄風苦雨中,曾經風光無限的歐元在其10歲生日之際,迎來的不是慶祝的煙花,反而是甚囂塵上的“歐元崩潰論”。處在風口浪尖、前景難測的歐元正在逐漸失去歐洲人的信任。越來越多的西歐人開始懷念上世紀下半葉經濟飛速發展的“光榮30年”。那時歐元還沒有誕生,歐元區各國都在使用自己的貨幣。 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西班牙比塞塔……這些于我們已經日漸陌生的名字,對很多西歐人來說,卻代表著以前經濟崛起、生活安逸的“好時光”。當悲催的現實不斷磨滅歐洲人對未來的希望,他們用懷念和感慨過去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而那些越來越遙遠和稀少的舊貨幣,成為了他們寄托懷念的絕佳載體。 超半數德國人想用馬克 在德國柏林生活的華人童伯尼至今還保留著200馬克。她說,馬克以前非常堅挺。所以在引入歐元的時候,她就有疑問,這種新貨幣到底能不能行?而現在歐元的困境似乎證實了她的懷疑。法國人杰森·賈比特也對歐元代替法郎感到不滿。他懷念以前使用法郎的日子,因為那時“能感覺到實實在在的錢”。 在歐元區,像他們這樣懷念甚至還保存著舊貨幣的人并不在少數。在整個歐盟,目前有大約100億歐元的舊貨幣留在民間,德國、西班牙、意大利3國未兌換的舊貨幣價值都超過10億歐元,其中德國的數量最多。根據德國央行的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有約140億德國馬克未進行兌換,約合68億歐元。德國央行的一位官員表示,這些馬克中的一部分被用作了收藏,還有一部分則是出于對歐元的不信任而被儲藏了起來。他說,雖然聯邦銀行還未停止馬克與歐元的兌換業務,但這些馬克中的大部分很可能永遠不會進行兌換。 在歐元區國家中,德國人的馬克情節也許是最深刻的。在很多德國人眼里,馬克是二戰之后德國經濟起飛的基石,是德國重新崛起的象征,凝聚著德國人的愛國情感。最新民調顯示,54%的德國人希望重新啟用馬克。 西班牙舊幣帶動購物 西班牙人似乎比德國人更心急。在一個名叫薩爾瓦特拉的西班牙小鎮上,西班牙舊貨幣比塞塔在去年底重出江湖。當地的餐館、出租車司機以及商店開始接受顧客用比塞塔支付。很多周邊的居民都慕名前來,使用比塞塔購物。一家商店的店主羅德里格斯說:“每次有比塞塔紙幣出現時,我都會撫摸它,因為我真的很高興能再次見到它!痹隈R德里和巴塞羅那這樣的大城市,也有一些商店開始允許顧客同時使用歐元和比塞塔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