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孔方兄——“洪憲錢” |
發布日期:10-03-21 08:56:3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黃桂華 |
方孔圓錢始見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戰國時期,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后統一幣制,規定以秦半兩方孔圓錢為通行貨幣,方孔圓錢從此成為中國法定貨幣的唯一形態通行中國乃至周邊國家2000余年,以至于中國人將錢就戲稱為“孔方兄”。而“孔方兄”在中國作為法定貨幣的結局,卻出現在一場臭名昭著的稱帝丑聞中,這就是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自稱“洪憲皇帝”后所鑄造發行的“洪憲錢”。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0月又當上了正式大總統,隨后又下令解散國會,修改憲法,規定總統可無限制連任,其竊取革命成果后的獨裁野心暴露無遺。此后袁世凱又做起了“皇帝夢”,他指使爪牙為其當皇帝吶喊、鼓動、“請愿”,并在1915年10月的“國民代表會議”上接受“推戴書”。同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帝位,12月31日正式登基,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為“洪憲”,1916年即“洪憲元年”。袁世凱稱帝后,由其控制的政府鑄造發行了一批帶有“中華帝國”或“洪憲”年號的錢幣,其中北洋造幣廠沿襲中國歷代王朝的年號方孔圓錢形制,鑄造了“洪憲通寶”和“洪憲元寶”銅錢,有五文、十文、二十文三種面值,均比較少見,而“洪憲通寶”又較“洪憲元寶”為罕。以“洪憲元寶二十文”為例,其質地為黃銅,直徑3.8厘米、外廓0.5厘米、厚0.2厘米,重15.1克,面文“洪憲元寶”四字直讀,背文穿上的“北洋造”和穿下的“二十文”分別沿錢緣排列,穿右和穿左各鑄一直徑為0.2厘米的圓星,錢文為魏碑體,筆力遒勁,鑄造精致美觀,得體大方,不失為錢文中的佳品。其他“洪憲通寶”和“洪憲元寶”方孔圓錢也與之相仿,只是分別在錢文、直徑、厚度等上稍有不同。 令袁世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稱帝引來了全國民眾的一致討伐,各地護國運動風起云涌,護國軍大旗四處飄揚。無奈的“洪憲皇帝”袁世凱只能在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只做了83天“皇帝夢”的袁世凱,更是于當年6月6日在民眾的唾罵聲中死去。而也只有數十天歷史的“洪憲錢”僅鑄造了一批樣錢,尚未正式流通,就成了被唾棄的廢品,并成為中國貨幣史上最后一批方孔澆鑄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