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錢幣的鑄行 |
發布日期:08-12-22 08:47:3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網 作者: |
曾求告上蒼,以卜世數,結果不想簡策上的數字竟是“一”字,意味著晉王朝只能一世而終。這時司馬炎嚇得渾身發抖,朝臣們面面相覷,只有大臣裴楷引經據典從容地說道,臣聞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他的這席話使司馬炎和噤若寒蟬的群臣們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頓時轉憂為喜。但是裴楷的能言善辯畢竟掩飾不了嚴峻的事實,其時司馬家王朝已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了。到了司馬炎的兒子晉惠帝手里,八王作亂,國家傾覆滅亡危在旦夕了。史思明想當“始皇帝”,得一是為天下專,盼望著父傳子,子而孫,子子孫孫,相傳萬代。但是他對“一”字也心有疑慮,故在鑄錢時把“一”故意寫成“壹”。后來他占領了洛陽后,躊躇滿志,以為天下非他莫屬,但他還是不敢草率行事,借著改元,把“得壹”錢廢掉,改鑄順天錢了,以附順于天意之意。但歷史的發展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順天”不順,“安史之亂”不久即被平息了,“得壹”、“順天”這對偽政權的錢已就悄然地退出了舞臺,成了歷史的陳跡。得壹錢銅色較紅,制作精整,錢文為隸書,錢背多見月紋,而順天錢形制同得壹錢,但錢體略重。順天錢鑄造僅一年有余,而得壹錢時間更短,因此所出甚少,故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說法。
乾元重寶
乾元重寶(背朱雀 ) 乾元重寶(背星文) 唐肅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請鑄行“乾元重寶”,以乾元重寶一枚當開元通寶十枚。乾元重寶錢徑2.7厘米,重5.97克,錢文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政府于乾元二年鑄行乾元重寶重輪錢,錢背面外廓雙層,故叫 “重輪錢”,以一當開元通寶五十文。重輪錢錢徑3.5厘米,錢文隸書,順讀。這兩種“重寶”在發行中不斷減值, 乾元重寶重輪錢流通至第二年,改為一當三十,開元通寶小平錢與當十錢皆以一當十,后再改與乾元重寶重輪大錢都以一當三,直至一當一行使。另一方面,在貨幣不斷減值的情況下,物價卻不斷抬高,一斗米漲至七千文,以至于餓死的人相枕于道。到肅宗死后代宗繼位時,便下令停鑄大錢,獨行開元通寶小錢。
大歷元寶 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有“大歷元寶”錢,史書未有明文記載,但傳世有實物。此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德宗建中年間(公元780-783年),史書曾有鑄錢記載,但也未記載是什么錢,料應仍為開元通寶;此外傳世有“建中通寶”錢,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這兩種錢鑄造較粗糙,在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