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街上的東北造幣史 |
發布日期:09-10-23 08:33: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遼沈晚報 作者: |
得慶幸的是,奉天機器局并沒有就此消亡沉淪,因其地位受到了官方的重視,光緒二十八年,盛京將軍增祺正式與俄方交涉,希望俄方能夠歸還奉天機器局的設備及廠址,最終俄方妥協,奉天機器局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了重生。
這已然算作是不幸中的一大幸事,盡管廠房被焚毀、設備被占用,但最終一切卻都回歸于正軌。或許,當年增祺并未曾想過,曾在他手中回歸的機器局竟一直被世世代代庇佑著,直至現時今日。 沙俄將奉天機器局歸還于奉天當局后,由于戰爭造成的廠房破損以及占用期間機器設備的磨損,奉天機器局呈現出一副疲憊不堪的老態,無法迅速恢復生產。于是,奉天當局對廠房以及設備進行了全方位的維修,終于在光緒二十九年恢復生產。 劫后余生,對于奉天機器局而言,無疑是一次重生,奉天當局決定,將機器局與造幣廠分開,設立奉天制造銀元總局。 資料記載,奉天制造銀元總局成立后,開始制造正規龍洋,重量七錢二分。是年鑄造的當十、當二十(是對制錢的作價)的銅元,是奉天機鑄銅元之始。新鑄銅元代替了自春秋戰國時期起流通的用“范”鑄造的帶方孔的制錢。“范”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模子”的含義,不難想象此前的鑄錢都是通過模具,對錢幣逐一灌注、定型,不但制造時間長,而且產量小、形態不均勻,外觀也受到一定局限。機制銅元與舊式制錢相比,制作整齊精巧,很受歡迎。 此次錢幣制造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開辟了錢幣制造的全新領域,同時也將機械工業引入,單純的手工業制造告一段落。 記錄東北鑄幣史 如此,奉天制造銀元總局便開始對錢幣進行一系列的革新發展。 據資料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徐世昌就任東三省總督,將奉天制造銀元總局與吉林銀元局合并,稱“東三省制造銀元總局”,主要制造雙角小銀元。 宣統二年,清戶部決定將各地造幣權收歸國有,造幣總廠設在天津;東三省制造銀元總局改為奉天造幣分廠,鑄造雙角小銀元。 1919年4月,該廠還曾爆發了有400多名工人參加的大罷工,抗議廠長單寶德克扣工人紅利及福利待遇。奉系軍閥張作霖借機趕走了單寶德,將其強行并入奉系軍械廠,改名“軍械總廠代造幣處”,鑄造銀元、銅元。次年,從本廠撥出部分工人,建立兵工廠。 1926年,經過兩次直奉戰爭,奉系軍閥的軍費急劇膨脹,奉票貶值。為緩解困難,銀行團出資,東三省官銀號與東三省兵工廠共管附設造幣廠,恢復鑄造大銀元。張學良主政后,認為造幣廠與兵工廠應分開經營,遂將其定名為“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