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后”新解 |
發布日期:11-07-17 08:31: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 |
此枚“五利后”錢為蘭州一位收藏者于去年11月在北京一場拍賣會拍得的。其時筆者正于蘭州收集《中國錢幣大辭典》資料,該收藏者攜回此錢,筆者得以上手細觀,并經他同意收入辭典中。 此錢為東漢鑄,吉語類屬。面左篆書“五”,右隸書“利后”,二字上下合書。背下篆書“五”,穿左、上、右依次飾星宿、削刀、帶釣。 “五利后”一語,此前多釋為“利于后人”。如四川大學博物館、歷史文化學院的周克林在《東漢“五利后”銘文解考辨》中稱:“五利后”是東漢時期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的特殊隨葬品上的一種銘文,研究該銘文具有重要的歷史學術價值。 對于“五利后”銘文的含義,鮮明先生在《再論早期道教遺物搖錢樹》一文中認為:“五利后”三字應分為“五利”和“后”兩個組合,分別意指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方仙道代表人物欒大及其后人。然而,經筆者考據,這種解譯尚為不妥。筆者以為,“五利后”銘文中的“五”字應該是指“五銖”;“利后”者,即利于后之意也,希望子孫綿延、昌隆也。正確解讀“五利后”銘文,對研究漢代乃至我國諸朝代的社會文化和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利后”一般來自于搖錢樹,但在以前已被摘下,作為壓勝錢,寓意多子多孫,利于后人。 河南省龍門石窟研究所名譽所長、鄭州大學歷史與考古系特聘教授溫玉成也曾撰文稱:五銖錢上鑄出“五、五”、“五利后”字樣者,如1992年秋,在新津縣寶子山下東漢墓中出土的424枚銅錢中,有6枚兩面各鑄“五”字,有4枚鑄有“五利后”字樣。戰國時的天文學家石申提出:“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大利”。1995年,中日聯合考古隊在尼雅(精絕國)遺址發掘出東漢五彩織錦,上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吉祥語。漢武帝拜欒大為“五利將軍”,皆出此義,“五利后”者,利于后代子孫也。 以上諸論均認為“利后”為利于后代子孫也,但可惜的是,筆者以為這些均是基于錯誤的認識上做出的假說。 此錢上的“后”字非前后之“后”,現在簡體的“后”字,在古代指君主、帝王。如《左傳·文公二年》:“皇皇后帝。”以后,專指帝之后妃。《禮記·曲禮》也有“天子之妃曰后”的記載。“五利后”錢上的后字正是此“后”,和所謂“利于后代子孫”無關。如果是那樣的話,“五利后”應書為“五利後”,因為“后代”、“前后”、“以后”等所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