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巧用典故說服群臣毀佛鑄周元通寶 |
發布日期:11-07-17 08:29: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周元通寶行用錢 周元通寶背龍鳳花錢
唐朝滅亡后,中國進入了藩鎮割據的五代時期,由于政治上的混亂造成了經濟上的民不聊生。五代有13帝共53年(907-960),最后一代是郭威建立的后周,存世9年(951-960)。其養子郭榮(柴榮)954年繼位,廟號世宗,在位6年,改元顯德。周世宗是一位開明君主,省刑薄賦,重農務本,文才武略兼備,勵精圖治,整頓綱紀,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有成就,為北宋統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外,他限制佛教,破除迷信,整頓錢法,竭力開源,讓人民休養生息。 顯德二年(955),面對財政困境,周世宗下令毀佛鑄錢,遭到文武大臣和佛教徒的反對。周世宗便搬出“舍身飼虎”的典故:“吾聞佛祖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茍利于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有所惜哉!”意思是說佛是普度眾生造福人類的,既然能舍得真身救人,如今要一個銅像造錢,以救國急,他怎會舍不得呢?佛一定是心甘情愿的。此番言論有理有據,聽者無不贊同。于是,世宗遂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毀其銅像鑄就周元通寶。 周世宗果敢毀佛鑄錢以造福天下,這在中國錢幣史和宗教發展史上都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因為周元通寶是用佛銅鑄的具有神力,所以衍生出許多關于此錢是有靈之物,能催生卻病的說法。如《秋燈叢話》說:清順治初孝感多病癥,或于古錢幣中檢周元通寶一文,持之即愈。因人們對周元通寶錢頗為喜好,從而鑄造了不同版別的周元通寶花錢(厭勝錢),借以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