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巨大錢幣之謎:或隱藏清朝的金融秘密 |
發布日期:10-10-28 08:25: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 |
年的銅需求量最少是400萬斤,突然之間從日本進口的銅一下銳減到100 萬斤,許多鑄幣爐不得不熄火待料,這讓主管鑄幣的官員心急如焚。
□康熙皇帝駕崩時,銅源困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當皇位傳到兒子雍正手中的時候,國家銅料緊缺的困難,也同時傳給了雍正。 雍正繼位后,仍然在為解決銅源問題而操心。就在這時,雍正皇帝想起了一個人,此人叫做鄂爾泰。 此時的鄂爾泰正在赴任廣西巡撫的途中,雍正臨時決定改任他為云貴總督。 鄂爾泰究竟是何許人?原來,康熙年間,雍正皇帝還是一個親王的時候,為了爭奪皇位,爭取康熙皇帝的好感,各親王都想盡辦法拉攏康熙身邊的大臣。大臣都是精明人,當然不會拒絕,可是,有一位大臣卻拒絕了雍正親王的私人召見,明確告訴雍正:"皇子是不能隨便結交外臣的。"這個敢于直言的人正是鄂爾泰。 當時的鄂爾泰官場并不如意,僅僅只是一個內務府員外郎。他以自己剛正不阿的氣節給當時的四皇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雍正登基后,并沒有因為當初的不買賬而遷怒于鄂爾泰,反而非常器重他。 雍正皇帝重用鄂爾泰完全是憑著一種直覺,但是他怎么也不會想到,他的這一決定將改變的不僅僅是鄂爾泰的命運,還有云南的命運,整個大清的命運。更不會想到的是,位于云南烏蒙山區的小地方將會從此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釋放出奪目的光彩,這就是會澤。 □正當康熙皇帝在為找不到新的辦法來解決銅源問題的時候,一個消息從云南傳來,令康熙龍顏大怒。 原來,當時主政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在昆明完成了一項浩大工程,他竟然在昆明北郊的鳴鳳山上耗費250萬斤純銅鑄建起了一座道觀,取名金殿。整個朝廷內外大為震驚。 吳三桂在昆明建造“金殿”,無疑惹惱了正為銅發愁的康熙皇帝。后來,金殿建成兩年后,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于是,蔡毓榮率清軍攻入云南。吳三桂不得已起兵反叛,七年后病死于長沙。 后來,蔡毓榮因為平定吳三桂叛亂有功,被任命為云貴總督。蔡毓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朝廷,請求在云南開采銅礦,蔡毓榮希望能夠就地取材鑄錢,解決軍餉不足的困難。這一次,康熙皇帝終于恩準了,但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在云南駐軍的軍餉而已,對于全國銅的需求,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國家銅源枯竭的困難并未緩解。 □鑄錢銅料的缺口依然越來越大,康熙十八年,有一位官員向戶部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竟然把鑄錢銅料的來源,盯在了大清的國防安全上。 當時清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