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巨大錢幣之謎:或隱藏清朝的金融秘密 |
發布日期:10-10-28 08:25: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 |
不開礦,那銅從哪里來呢?于是,清朝的前期實行了一種在現在看起來非常愚笨的辦法,那就是收購舊錢和舊銅器。用舊錢和舊銅器皿回爐熔化,來鑄造銅錢。 為了收銅,朝廷專門設立了收購舊銅的機構和官員,每個官員都規定了需要完成的任務,完不成任務就要受到處罰。當時,很多文物,包括一些具有很高藝術和歷史收藏價值的古代青銅鑄品,也包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些極其精美的銅器,統統被收來煉銅鑄錢,成為中國歷史上對青銅文物破壞最為嚴重的一個時期。 然而,康熙十年,不得不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那就是流傳于民間的舊銅器已經差不多收完了,國家銅料日趨緊缺。 眾多大臣和地方官員出謀劃策,上奏康熙皇帝,要求在本地開礦采銅,可是,年輕的康熙皇帝始終沒有答應。 原來,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明末礦工的暴亂。清朝入主中原后,反清復明的呼聲始終沒有停息。大量開礦,勢必形成眾多壯勞力聚集,重演歷史。當時,清朝北有俄國和蒙古的威脅,南有臺灣鄭氏打著明朝旗號圖謀奪取政權,還有歷史遺留下來的三藩割據麻煩,康熙皇帝不敢冒險開礦。 清代銅錢 □大清的鑄幣體系已經到了搖搖欲墜,面臨崩潰的邊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呢? 就在這時,福建海邊的一艘走私船被查獲,官兵打開船艙,發現不少日本工藝品,還發現很多金屬礦物一類的東西,經辨認,那些金屬礦物正是大清禁運的銅料。船主因此犯了兩項重罪,一是偷運銅料,二是私自出海。當時,為防止臺灣鄭氏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跨海進攻,清朝已實行多年的禁海令。 很快,人們在船艙里又發現了大量銅料。船主供出了一個讓官員們興奮不已的信息,那就是日本的銅料充足,可以從日本進口大清急需的銅料。 康熙二十三年,福建銅業走私事件讓康熙帝眼睛一亮,很快,始于清朝順治年間長達20多年的禁海令終于被撤銷,人們不約而同地涌向同一個地方,沖著同一種商品而去,這就是日本長崎大量出口的銅。 然而,好景不長,康熙帝怎么也沒有想到,就在自己晚年的時候,這個看上去已經解決的銅源問題,再次威脅到大清的前途。 原來,當德川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統治日本時,輔佐德川家族執政的大臣新井白石去長崎港調查,看見到處是來自中國的運銅船隊,大驚失色。經過推算,新井白石得出結論,不出百年,日本銅將開掘殆盡。 于是,德川家族的執政者出臺法令,規定出口大清的銅每年不得超過100萬斤。而當時中國清朝的京城鑄錢局,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