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研究要潛心(王家年) |
發布日期:11-06-10 08:17:2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王家年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6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鑒定和研究一枚古錢幣有許多要素特征,如形制、材質、文字、字體、銹色、尺寸、重量、地域、時代特征等等。有關尺寸和重量方面的文字研究很少有人涉足。然尺寸和重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它或許能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想象空間。因此,我本人非常注重古錢幣尺寸和重量的數據收集,可以提供鑒定和研究參考的依據。我在收藏、鑒定和研究古錢幣時,發現水坑、發泡的古錢幣有失重的現象。 古代的方孔圓錢,主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大錢等。小平,即為一枚當一文使用的基礎小錢。一般直徑2.4cm-2.6cm,重2.8克-3.6克,還有小樣大樣之分。折二,一枚當二文即以兩個平錢使用的錢,形體稍大于平錢。一般2.7cm-2.9cm,重5-8克。折三,一枚當三文,折合三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2.9cm-3.2cm,重8-12克。折五,一枚值五文,折合五枚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3.2cm-3.6cm,輕重不一。大錢,泛指“當十”以上,包括“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等形體較大的啟高額錢。此類錢大小輕重無一規律,且有大小錯出現象是經濟困頓、通貨膨脹的產物。通常來講,一個朝代開國初期所鑄之錢符合標準,到了后期就顯示出徑小輕薄之態。 我在翻閱一些古錢幣的工具書,發現有的古錢幣在書中僅有名稱及簡單的介紹在,就需要自己在鑒定和研究中補充數據。例,五代初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據燕地所鑄銅、鐵錢,面文:“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種。沒有尺寸和重量,就使人很難有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呢?我收集到一些數據可補書中之不足,拿“永安一千”來說,有直徑4.4cm,有直徑5.9cm的,顯示其版別較多。 還有的工具書所標尺寸和重量不齊全的現象,如,遼帝巡守賞賜錢,“百貼之寶”錢徑3.4cm,重量不載。“巡貼千寶”錢徑4.4cm,重量不載。 還有的工具書籍尺寸和重量超出或不到所標尺寸范疇的,如,遼錢中的天顯通寶,有的書中標有直徑2.4cm,重2.75克,我從其他資料中找到有直徑2.2cm,重2.7克的,說明還有不同版別存世。 我見到過藏友手中最大直徑達11cm的靖康通寶篆書錢,未見正式報道,確是客觀存在。最小的直徑是僅0.6cm的崇禎通寶錢。我認為研究古錢幣,必須從大處著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