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五銖”錢年代辨識 |
發布日期:08-10-20 17:52:25 作者:陳曉友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 新聞點擊: |
南朝蕭梁五銖“五”字二橫不出頭,銖字與漢五銖相比瘦長且鑄工粗糙,不如漢五銖色澤赤亮,并有鐵鑄五銖。南朝宋五銖是“纟延環五銖”,錢體一分為二,為大穿外廓、內穿無廓兩種,屬剪輪輕薄類,更有惡劣小錢史稱“鵝眼錢”,千文積起來不足三寸,入水不沉,隨手一碾則碎。南朝“陳五銖”銅色黃白色,寬緣,“五”字直線如對頂角。另外小如雞目五銖錢也是南朝陳文帝所鑄。北朝“魏五銖”、“齊五銖”形同南朝“梁五銖”,但粗獷些。鑄幣均有年號,面文四個字。如“太和五銖”、“永安五銖”、“常平五銖”等。
“隋五銖”是五銖錢最后流通的朝代,錢含鉛較多,銅質青白。“五”字有直筆、曲筆之分,寬緣類似“陳五銖”,錢徑小于“陳五銖”,其顯著特點是“五”字旁多一劃,內廓與“五字”相連,轉90度看像一“兇”字。隋煬帝五銖稍小于隋文帝五銖。揚州是隋代重鎮,煬帝客死揚州,隋代錢幣遺留很多。 |
上一篇:關于磬幣的思考 |
下一篇:古錢幣書法軼聞 (轉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