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吝今錢愛古錢 |
發布日期:12-07-10 16:25: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臺州商報 作者: |
![]() 金臺林是臺州市古玩商會的常務理事,走進他位于溫嶺太平街道的家中,只見小院中是蒼翠欲滴的綠樹,房間里是古色古香的家具,墻上掛的是意境幽遠的畫作,不由教人感慨,除了收藏家,他還是一名“生活家”。 古錢幣、瓷器、玉、石、翡翠……金臺林均有涉獵,他的房內擺放著一盒盒翻簧、一冊冊藏品,眼睛所及之處,可能就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寶貝。 盡管收藏眾多,但金臺林最愛的,還是方方圓圓、形狀各異的古錢幣。 “比如說,古代的民俗幣就非常生動,人們會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鑄造在錢幣上,比如一品當朝、狀元及第、壽山福海、麒麟送子、日進斗金等。”說起古錢幣來,金臺林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每一枚古錢幣,都藏著一段歷史。 一本畫報,結緣古錢幣收藏 金臺林說,從小他就喜歡歷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人民畫報》上刊登的古錢幣鑒賞專題。 “那還是1980年的時候,當時這本畫報里刊登了眾多古錢幣的圖片,畫報里的一枚枚古錢幣,仿佛在向我訴說一段段傳奇故事。”金臺林說,從此以后,他就和古錢幣結下了不解之緣。 起初,他只是買幾個玩玩,在看了專業書籍后,從此便一發不可收。 之后,他就經常奔波在我市的各大廢舊銅鐵市場“淘寶”。 30多年來,他共收集了1500多枚古錢幣,從夏商周時期的錢幣,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發行的半兩錢,再到明清的銅元、民國時期的銀元,應有盡有。 為一枚古幣,跑十里夜路也愿意 “有時候,我摸著這些錢幣,想著幾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綁著頭巾的古代匠人,大汗淋漓地鑄造銅錢,想象這些錢幣得經過多少代人的手才流傳至今,最后成了如今手中所珍藏的藝術品。”金臺林說,這些錢幣,凝結了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魂,僅憑這點,就足以讓人心潮澎湃。 為了一枚心愛的古錢幣,金臺林不惜代價十里夜奔的事兒,時有發生。 1997年,他聽人說在路橋的廢舊銅鐵市場,發現了一枚元代的銅元。 “當時下著大雪,凌晨天沒亮,我就出了門,一腳踩下去,深深的印子直到膝蓋。”金臺林說,冒著大雪,他轉了好幾班車,沒車了就一路小跑,這一路上十幾里路,他覺得特別遙遠。 最終,他買到了這枚元末起義軍陳友諒澆鑄的“大義通寶”。“那會兒我花了250元,是當時一個月的工資。”金臺林說,直到現在,他都還記得當時徹骨的寒冷,“不過買到這枚銅元后,我心里那是火熱火熱的啊。” 小小銀元,藏著歷史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