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元的收藏價值在哪里 |
發(fā)布日期:12-01-16 15:28:5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百科網 作者: |
面值里十分罕見的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還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銅元,流通時間不長存世量也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銅元存世量很少,也值得一藏。
光緒三十年(1904),“廣寶”銅元正面原來的“每百個換一圓”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改鑄后的銅元精致、秀美,在當時流通很廣,現(xiàn)存量還很多,錢幣交易市場里僅售0.5—1元/枚,背面英文字母錯版為“TEN CASH”,值10元/枚。 1904年鑄造的“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是當年四川銅幣廠成立之時的試樣品,并未經流通使用,尚有紅銅和黃銅兩種類型,現(xiàn)已成為十分著名的銅元珍品。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鑄“大清銅幣”。這類錢幣分4種:1、當二十重四錢(其中背面有珠圈者目前市價為60元/枚,“20”后有點約為25元/枚,中央有星點約為10元/枚,普通的僅值0.5—1元/枚)。2、當十重二錢(中央有星點約為15元/枚,普通的僅值1—7元/枚)。3、當五重一錢(約便50元/枚)。4、當二重四分(約合60多元/枚)。這類銅幣成色為含紫銅95、白鉛5,在當時鑄造量很大,曾在民間廣為流通和使用。 民國時期的銅元 民國成立后,銅元仍繼續(xù)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fā)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qū)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并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在目前的錢幣交易市場里,一些普通的“開國紀念幣”僅人民幣數(shù)角或數(shù)元,一些存世量較少的可值數(shù)十元、數(shù)百元左右。其中罕“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徐世昌像十文銅元”等幣的市價均在2000—3500元之間。還有河南曾在民國二十年鑄有一種五百文的大銅元也非常稀罕。該幣正面圖案中央為兩面交叉的國旗,上方為“中華民國”4字,下面為記值:500CASH;背面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五百文”3字。該幣為面值最大的了,現(xiàn)存世量極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該幣的市場價已接近人民幣5000余元了。20世紀30年代后銅元逐步被紙制角分票和鎳質硬幣所取代。 當年的銅元是采用鋼模鑄造,開模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鋼模最多只能鑄造銅元2萬枚左右,每個雕刻鋼模的模具上必然上會有許多細小的差異,這為我們今天收藏和研究銅元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錢幣交易市場里一枚普通“廣寶”銅元通常僅值0.5—1元,但如果能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