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同時具備貨幣、商品和金融屬性,在不同的歷史和經濟條件下,黃金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其不同屬性的展現,同樣也會主導出完全不同的價格運行軌跡。
一、基于一種貨幣屬性來考慮,黃金將進入大熊市
2014年黃金市場表現雖然平淡無奇,但也讓諸多投行看錯了點位,錯得最理直氣壯的是高盛。高盛從2014年初開始看空黃金,建議投資者做空黃金,到9月份高盛商品研究主管Jeffrey Currie依然斬釘截鐵的說,黃金在2014年底前將跌至1050美元/盎司(實際最低也僅到了1130美元)。高盛等之所以如此堅定的看空黃金,也是有一定邏輯支撐的。
黃金是典型的“非美貨幣”,2015年貨幣市場預期最強烈的兩件事,一個是美聯儲加息,另一個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美元指數當中,歐元和日元占據了接近70%,歐元和日元的持續貶值對美元指數的抬升可能依然貫穿整個2015年,再加上美聯儲升息預期(美元正處在歷史性利率低位,利率的上升空間較為明顯),美元指數的走強從外匯市場將徹底壓制黃金的貨幣屬性。1995年至2001年的歷史可能會重演!
1995年至2001年間,美國GDP增長平穩,除了2001年發生9?11事件影響了當年GDP之外,1995年至2000年美國GDP增長速度從4.7%上升到了6.4%,期間通脹數據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平均年通脹率還不到2.5%,美元指數從80升到了120,國際金價則從400美元一路下跌至接近200美元。
1995至2001年黃金出現大熊市的主要背景有,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美國經濟穩步上漲,市場通脹數據較低。這跟此時美國進入的經濟周期似乎非常類似,目前市場上推斷黃金進入大熊市的理由大部分基于此。
二、基于商品屬性來看,黃金將維持現有價格,繼續圍繞1200美元波動
2014年中國黃金消費需求雖然有所下降,但前三季度的消費量已達到755噸,全年突破1000噸問題大。印度第三季度黃金消費數據就已經超越了中國,重新回到了黃金消費第一國的地位,預計印度全年的黃金消費量將高于950噸。中印兩國在實物黃金市場的消費占全球整個消費的50%,對穩定和繼續促進黃金消費市場有明顯的帶動效應。
就在去年中國大媽瘋狂搶購黃金,以至于透支了2014年消費數據的情況下,2014年中國的黃金消費總量依然能夠保持在1000噸上方,再加上印度在逐步降低對黃金的進口和消費限制,使得整個2014年雖然美元強勢、全球股市等信用資產吸引力較強,黃金卻依然保住了較為穩定的價格和需求。正是因為實物市場需求的支撐,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大跌的情況下,2014年黃金價格的跌幅只有1.5%,而跟黃金密切相關的國際原油價格暴跌47%、銅價跌15%、白銀跌17%、鉑金跌10%。
展望2015年黃金實體供需市場,投資者需要關注更多側面信息,過去六年中國黃金產量均是全球第一,而今年8-10月,中國的月度黃金產量增長幾乎停滯。南非金礦企業Gold Fields Ltd。的CEO Nick Holland就表示,礦業公司的成本大都高于現貨金價,明年資產減計的可能性增加。
如果基于實物消費市場,僅首飾等主要消費領域帶來的需求支撐,就能消化大部分黃金的產能,以實物消費為基礎來判斷2015年金價的話,黃金市場依然能夠保持大體的供需平衡,維持現有價格的能力足夠。
三,基于金融屬性,黃金隨時有可能轉變方向,并極速拉升
諸多商品都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但跟黃金在金融資產當中所扮演的角色相比,其他商品的金融屬性無論從避險作用、資產隱匿、流動性和國際認可度等來講,很難跟黃金相提并論。正是由于全球目前依然處在一個由“信用”為主導的金融交易時代,黃金的金融屬性更加不可忽視,各種影響到“信用”的事件都會影響到黃金價格,包括戰爭、債務違約、能源危機、貨幣貶值、外匯儲備調整、實行資本管制等等,而這些事件很多時候是不可預測的。
1971美國放棄金匯兌本位制(可視為美元違約),三年后金價從40美元漲到了180美元;1979年中東石油危機,一年后金價從200美元漲到了800美元;2001年9?11事件后,金價一發不可收拾,至2008年已從300美元漲到了1000美元;2011年8月5日標普宣布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金價在而后不到四周的時間里暴漲了300美元。
縱觀黃金脫離“金本位”之后的市場化道路,更多的突發性,甚至是顛覆性行情往往由不可預知的因素觸發,一個重大的國際事件,就能主導一波非常明顯的黃金行情。2015年,極端組織IS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肆虐已超過了當年的“基地”影響力;俄羅斯和美國的較量正在深入,下一個“烏克蘭”會在哪里?如日中天的股票市場會不會發生“黑天鵝”事件;原油價格會不會突然暴漲;有沒有國家違約……
總之,2015年的黃金市場對于持不同觀點的各類投資者來說,均值得期待,更值得冒險,市場的魅力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