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行黃金猜謎:金價回到1750美元要等很久 |
“黃金被從非洲或者什么地方挖出來,然后熔煉,挖個洞再埋下去,接著花錢請一幫人在旁邊守著。這毫不實用。要是有人從火星過來看到這個場景,肯定是抓破腦袋也想不通的。”如果不是4月中,金價在兩天內急挫14%,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巴菲特評價黃金的這個陳年段子或許還被認為是小眾觀點。 大概半年前,在香港參加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年會的700多個代表還曾預測,到今年9月時,金價有希望升至每盎司1849美元。甚至在今年1月,LBMA的成員們還認為今年金價能達到每盎司1753美元。 “隨著投資者對持有黃金的信心逐漸減退,ETF倉位將繼續下降,金價將進一步下跌。”在金價創下30年最大跌幅后,高盛仍堅持看跌。而去年12月,雖然降低了預測值,“預言家”高盛對未來3個月金價的預測仍高達每盎司1825美元。 懷揣著對量化寬松的憧憬,去年11、12月時,行家們對金價的預測無不樂觀。彭博綜合了16個分析員的預測,預測中值認為金價在2013年的每一個季度都會上漲。德意志銀行的Raymond Key曾認為金價會一路上漲至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瑞銀則預測未來3個月金價可達每盎司1950美元。 “當時主要的考量是量化寬松,全球的印鈔行為會對金價構成支撐。”接受本報專訪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研究部非傳統投資類別主管Dominic Schnider解釋,但沒有被充分考慮到的是通脹壓力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同時,宏觀經濟增長改善,美聯儲又在新一輪量化寬松開始后不久表示可能考慮提前退出。 “隨著全球增長改善和通脹預期可控,金價下行風險已經開始累積。”今年2月,瑞信大宗商品研究部副總裁Tom Kendall給出類似的原因。1個月前,瑞信已經將全年均價從每盎司1840美元下調至1740美元。 通脹缺席 去年底,量化寬松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大,以及隨之而來的通脹,成為支持金價上漲的主要因素。而今年以來,全球的量化寬松規模有增無減,是什么讓一些投行從年初就開始轉而看空黃金? “當希臘考慮退出歐元區時,我們確實看到大規模的私人和機構資金拋棄歐元轉投黃金。但塞浦路斯危機沒有帶來同樣的擔憂。”Kendall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另一方面,美國的核心通脹保持在溫和水平,真實利率仍然為負值但保持平穩并逐步向上。 這幾乎是一個基本定律,當印鈔機高速運轉后,市場上充裕的流動性遲早會讓通脹顯著加速。但這一次,印錢并沒有絕對地導致通脹加速,至少現在看來沒有。 “西方世界對通脹的擔憂減弱導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