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能否“馬上”解套 |
在過去的一年中,黃金“黯然失色”,全年暴跌近三成,創下1981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持續12年的大牛市就此終結。在去年4月與華爾街投行一戰成名的“中國大媽”很受傷,最多損失高達30%以上。與此同時,黃金基金的投資者也大呼“坑爹”。 進入2014年以后,黃金市場開局一改“熊”樣,金價節節升高。這究竟是牛市先兆還是曇花一現?農歷馬年在即,“中國大媽”能否“馬上”解套呢?在預測黃金市場如何譜寫今年走勢之前,回顧分析2013年市場表現,也顯得尤為必要。 國際大環境改變導致金價暴跌 回顧2013年黃金市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月到3月,國際金價開始緩慢下跌,但整體跌幅近5%,大多數投資者在這個階段的觀望心理開始逐漸加重。第二階段是4月到6月,金價從每盎司1597.68美元重挫至1234.07美元,黃金“飛流直下三千尺”,整個二季度成為全年跌幅最大的階段。第三階段是7月到8月,金價從每盎司1233.46美元反彈至1394.73美元。很多投資者加入到做多黃金隊伍中,支撐了這輪去年唯一一波像樣的反彈。第四階段是從9月份開始到2013年年末,金價從1393.50美元下挫至1197美元附近。 市場大多認為,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規模是導致2013年金價大跌的主要因素。2013年,美國經濟狀況已經出現較大改善,申領失業金人數持續下降,就業崗位保持穩步增長;同時通脹水平保持穩定。這為美聯儲退出QE提供了支撐,也給金價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持續復蘇也令風險資產受益。“美股在2013年年末再創歷史新高,全年漲幅創16年之最。股市持續上漲,促使黃金市場資金繼續外流進入股市。”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在黃金實物需求方面,作為重要的需求方,全球多家央行也減緩了購入黃金的步伐。最新數據表明,全球央行2013年全年可能將黃金購買規模減少34%,在金價波動的背景下放緩了黃金消費步伐。 持“陰謀論”觀點者不在少數 在歷史上的多數時間里,黃金與美元分別站在一個蹺蹺板的兩端,此消彼漲。換句話說,為了維持美元的強勢地位,打壓黃金價格成為美國政府的一種選擇。 對此觀點,國內外認同者很多。歐美分析人士紛紛通過社交媒體抱怨美聯儲在“下一盤大棋”。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助理更是直言,從4月開始至今,這場陰謀就在進行中。交易所告訴個人客戶,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者都在放出拋售黃金的信息,警告個人客戶也要提早退市。緊接著,高盛便宣布黃金市場將進一步遭到拋售。他們想要做的就是恐嚇個人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