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黃金:無處寄放的信心 |
發布日期:11-08-18 08:4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新網 作者: |
券投資基金(LOF)的基金經理。 回到歷史來看,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后,金價經歷了大約十年的上漲期,直到1980年抵達巔峰后,才一路下挫。此后20年,金價近乎“腰斬”。新一輪黃金牛市始自2001年“9·11”事件,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牛氣尤甚,如今歐美債務引發的“再危機”(參見《再危機》),更將其漲勢推向高潮。 從美國的經濟數據看,1968年后的12年經濟滯脹時期,美元危機頻發,1973年爆發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相伴高居不下的通脹水平。這段時間金價從每盎司35美元一直上漲到1980年1月的每盎司850美元的歷史高點。此后,在1980年至2000年長達20年的時間里,金價掉頭,一路下行。1999年8月25日的金價為每盎司252.55美元,處于這20年來的最低點。 黃金市場最近一次拐點在此后兩年出現。隨著2001年美國網絡泡沫的破滅以及“9·11”事件的發生,美聯儲開始執行寬松貨幣政策,引發市場對通脹的擔心,人們尋求新的貨幣避險保值,推動黃金進入牛市。黃金價格自2001年觸底反彈,并從2003年起進入上漲通道,在2005年最高上漲至每盎司500美元,但漲幅不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參見《黃金:冷暖關天下》)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美聯儲的救市政策加劇了市場對美元貶值的預期,黃金的避險功能終于開始顯現。2008年,在大宗商品、股票、債券的指數下跌超過40%的同時,黃金價格卻有6%的增長。國際金價就此一路狂漲,2009年更如瘋牛一般連續闖過了每盎司1000美元、1100美元、1200美元盎司整數大關。從2001年到2009年的短短八年時間,黃金上漲了4.5倍,折合年復合收益率大約20.7%,趕上了大宗商品、股票的表現。 從金價過去百年的歷史走勢來看,如果你相信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動蕩的時期,或是滯脹,或是通脹,或是通縮,無論是哪種令人不舒服的經濟狀況,黃金都有機會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反之黃金則可能被人淡忘。 與其說人人都愛這種金色耀眼卻沒多少實際用途的金屬,不如說在人們可見的歷史中,或許再沒有資產像黃金那樣如磐石般信實且廣受認可。任何政府都無法像印刷紙幣那樣隨意印刷出黃金。瘋狂的金價背后,正是人類在動蕩中焦慮地四處尋覓卻無處寄托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