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黃金:無處寄放的信心 |
發布日期:11-08-18 08:4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新網 作者: |
無論是哪種令人不舒服的經濟狀況,黃金都有機會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反之黃金則可能被人淡忘;瘋狂的金價背后,正是人類在動蕩中焦慮地四處尋覓卻無處寄托的信心 “股神”巴菲特據稱買過白銀,曾投資中石油,卻一直未碰黃金。 “黃金怎么樣?這是一個經典的泡沫呢,還是什么?” 《財富》雜志在2010年10月這樣記錄巴菲特的回答:瞧,你可以把世界上所有已經開采的黃金堆起來,也就是一個不大的金屬塊。按照目前的金價,這個金屬塊可以換全部的美國耕地,再加10個埃克森美孚,再加上1萬億美元現金。你愿意選哪一個?誰能產生更多價值? “股神”的“黃金無用論”拋出時,分析師們還在為金價1300美元/盎司上方做多是否風險過大而爭論。如今,不到一年時間,金價已觸及1800美元/盎司。這些爭論連同巴菲特的“黃金無用論”以及過期的雜志,早已被人們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黃金,這種古老的貨幣與獨特的商品,在最近十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價格的飚升。看著這張自1900年以來的黃金價格走勢圖(參見圖表一),你也許要扼腕嘆息,為何未在本世紀初抑或這十年中任何時點,搭上黃金這艘騰空勁射的火箭。 這種后悔并不孤獨。《財富》刊登了憤怒的投資者譴責巴菲特的公開信。公開信抱怨巴老偏執看淡黃金的觀點,誤導不少美國人錯過了配置黃金的好機會。 盡管站在更長的時間軸上,我們能從巴菲特的經歷和投資理念中,多少可以理解他的“黃金無用論”,但面對目前強烈的現實恐慌情緒和周遭的巨大財富效應,人們的眼光難以從這閃閃的金光上移開。 黃金并未一直受關注,至少在過去30年中的大多數時間并非如此,甚至一度被人們淡忘。大多數的中國投資者或理財師甚至在最近兩年才開始對黃金投資所帶來的高回報率幡然醒悟。 國內較早鼓吹黃金投資價值的要數股市知名人士張衛星,他2006年后頻頻借媒體宣稱 “黃金是下一個最好的投資機會”,并建議中國的中產家庭每家存50兩黃金,即可對抗通貨膨脹。但2008年8月張衛星巧妙架設于國內“監管真空”中的高德黃金公司自爆炒金“爆倉”,這位鼓吹者幾乎頃刻從先驅變為先烈,成了警示民間炒金風險的案例。 時至2010年4月,有“空軍司令”之稱的謝國忠鮮見地拋出個人投資建議:買房不如買黃金以及能源股。但當時多數人亦未足夠認真地留意并思考這一建議。謝認為,“如果房子已經漲了三倍到四倍了,黃金的價格漲了一倍,那相對來說那黃金更有價值了。” 黃金為何較其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