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升金價正逼近最后的瘋狂 |
黃金價格在1200美金每盎司上盤桓一段時間之后,選擇了向上的方向。在技術分析者的眼中,1300,1400,乃至1600美金的關鍵價位都將在不遠的將來被勢如破竹的金價給一一擊穿。但是,諸多跡象顯示,金價似已處于最后的瘋狂階段。 黃金這個人類文明史上充當貨幣歷史最久的貴金屬,從2003年突然發力,似乎一下子打破了投資領域中的地心引力,不斷挑戰價格新高峰的歷程。而經濟理論已無法合理解釋金價這波氣勢磅礴大牛市的成因。這也印證了人類歷史上資產泡沫的共同特征:當能用的借口通通無法解釋價格成因的時候,泡泡的破裂,也就處于倒計時之中。2005年至2007年,作為上一個經濟周期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的主要后果,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歷了一波顯著的通貨膨脹過程。隨后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又一下子使得人們把對通貨膨脹的恐懼讓位于與蕭條相伴隨的通貨緊縮的深度顫栗。 盡管這兩個階段的宏觀經濟條件可謂“冰火兩重天”,但是黃金價格卻似乎不受影響地選擇了堅定不移的攀升趨勢。通脹威脅上升時,作為實體資產的保值特性受到追捧;危機來臨時,黃金反而因其相對的價值穩定成為投資者眼中無風險的樂土。尤其是歐元危機以來,歐元區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擾動金價的強烈反應。美國實體經濟的復蘇稍有減緩苗頭,金價立刻反向波動。一時之間,黃金的魅力似乎無人能抵御,任你全球經濟潮漲潮落,金價依然特立獨行。 不過,相對于私人基金在黃金市場的激進表現,美國和歐盟這兩大黃金儲備國家和地區則表現得非常克制。一個非常顯著的信號是,美聯儲和歐洲國家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資產水平在最近的三年均呈穩中有減之勢。新興市場國家中,只有印度和俄羅斯明確表示出下一階段會進一步增持黃金的意向和行動。作為外匯儲備資產第一的中國,也并未輕易調整黃金在整個儲備資產的比例。中國貨幣當局非常謹慎和有效地分步驟、分階段地分散配置所持美國國債,通過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行為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效應,是非常謹慎和負責的投資態度。面對黃金狂潮,央行的冷靜和私人投資者的瘋狂的鮮明對比,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黃金,除了少量穩定的工業用途使用和每年珠寶業使用之外,并無太多實際用途。但是炒風之下,綠豆,大蒜之流多能瀟瀟灑灑地瘋狂一把,黃金這個被馬克思稱之為“天生的貨幣”不搞出一些動靜出來,倒是顯得反常了。黃金這個泡泡還能不能繼續吹下去,完全取決于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和回暖程度。盡管這次復蘇顯得漫長曲折,盡管美國的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但根據美國NBER的研究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