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再度掀起上漲狂潮 避險利器閃耀弱市 |
現放緩以及推出第三輪定量寬松政策的風險依然存在,這些都支持金價。 匯豐的分析師斯蒂爾認為,美債上限問題的解決,并未戳破金價的泡沫。他表示,金價的大幅上漲,并非只是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這樣簡單。富達國際的資產配置負責人特雷沃則表示,在利率保持在低水平的同時,黃金價格將繼續上漲。 央行加入買金大軍 對金價構成較大支撐還有來自各國央行的“捧場”。上周,至少有兩家央行加入了“搶購”黃金的行列,包括韓國和泰國,這些消息無疑為金價上漲提供了更大動力,并進一步鞏固了黃金作為投資者保值首選的地位。 過去幾天有消息稱,韓國央行在6、7月份買進黃金25噸,泰國央行也在6月份買進黃金17.7噸。此外,墨西哥、俄羅斯等國過去幾個月都在大舉買入黃金。 韓國央行在上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在過去兩個月買入了25噸黃金,將其總的黃金持倉提高至39.4噸,占到所有儲備資產的0.4%,這也使得該國的外匯儲備總額上升至3110.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6月底,韓國外匯儲備規模繼中國、日本、俄羅斯等之后,排名全球第七位。 一位央行官員透露,此次是韓國央行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首次買入黃金。投資機構大太平洋財富管理的資產配置主管西恩表示,韓國央行顯然只是趕了央行買入黃金的“末班車”,但投資人可以期待金價繼續全球央行繼續買入黃金,進而給金價提供支撐。 有證據表明,作為黃金資產的傳統大賣家,各國央行最近兩年開始轉換思路,轉而大舉買入黃金,作為外儲資產多元化的重要一步。世界黃金協會前不久公布,今年上半年,全球各央行加大了買入黃金的力度,上半年的買入量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的購買量。 從去年開始,隨著債務危機加劇,主要儲備貨幣持續貶值,全球各國央行都開始增加購買黃金。去年全年,央行近20年來首次成為黃金的凈買家,凸顯各國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強烈意愿,而這也助推了黃金的這一輪漲勢。 研究機構GFMS的統計顯示,2010年全年,各國央行累計買入了73噸黃金。而在2008年和2009年,各國央行累計凈賣出黃金2350噸和340噸。 大宗商品跑贏股市 黃金近期的大漲,也處在另一個大的背景之中,即大宗商品總體的穩定表現。從整個7月份來看,由于外界對于中國需求的樂觀預期抵消了歐美債務危機的負面影響,大宗商品三個月來首次跑贏了股票和債券資產。 覆蓋24種商品的標普GSCI大宗商品指數7月份累計上漲2.4%,結束了此前兩個月的連續下跌。與此同時,MSCI所有國家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