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現貨市場上,“中國大媽”在逢低買入的行情中鎩羽而歸之后,“印度新娘”的需求就顯得愈發重要起來。
然而,在金價低迷的時候,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印度的需求會一直保持旺盛嗎?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為最終消費者的“印度新娘”,與印度政府之間關于黃金博弈的結果。
印度盧比的匯率是近期這場博弈的焦點,因為“印度新娘”買黃金要花盧比,可印度進口黃金花出去的卻是美元。印度盧比的匯率近來一直在走低,從5月至今對美元跌幅接近5%。
最新的匯豐銀行(行情 專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經過季節調整後,印度5月PMI擴張繼續放緩至50個月最慢,由上個月的51降至50.1。制造業生產率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下跌,新訂單擴張放緩至4年多來的較低位置。疲軟的經濟數據預示印度經濟前景減弱,這也讓盧比承壓下跌。
印度官方將盧比走低的罪魁禍首歸結于黃金,認為黃金的大量涌入造成盧比貶值。但民眾卻不認同這種看法,因為越是在本國貨幣貶值的時候,擁有保值功能的實物黃金就越受青睞。
印度民眾的力量在黃金市場上展現無遺。由于印度黃金市場規模龐大,恒河邊上熱衷于渾身掛滿金飾的新娘們,從傳統上擁有影響金價走勢的能力。尤其是在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拋出大量賣盤,而另一方面需求疲軟的時候,印度消費者“剛需”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出來。
在4月份金價大跌后,印度黃金進口量猛增似乎印證了“印度新娘”的勝利。
據世界黃金協會估計,今年第二季度的黃金凈進口量將達到400噸,高于上年同期的160噸及第一季度的215噸。印度的黃金需求量將比上年同期增長150%,這一潛在增速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期,也足以讓一些對金價懷有疑慮的人解除黃金的空頭頭寸。
不過對印度政府來說,雖然藏金于民是一件好事,但黃金的旺盛需求為印度帶來的巨額外貿赤字確實是難以承受的。
近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給黃金需求降溫,新德里今年以來屢次上調了黃金進口關稅,但效果并不顯著。現在印度政府正打算采用其他措施來抑制黃金進口,比如印度財政部考慮禁止向通過指定機構進口黃金的行為提供貸款,以阻止美元資金外流。
印度只允許通過某些國有銀行和貿易公司進口黃金。上個月,印度央行已經禁止向通過銀行進口黃金的企業發放貸款,也禁止國內銀行貸款給黃金互惠基金和黃金ETF相關單位。印度黃金進口渠道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政府擔心在經濟前景并不明朗的時候大量硬通貨的外流,可能會破壞印度經濟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