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需求依然旺 牛市尚未結束 |
金,部分出售給城鄉居民,同時回收人民幣外匯占款,亦可以減輕國內通貨膨脹壓力。 雖然在國際市場購進儲備黃金,也有一定風險,主要是價格繼續跌落風險與利息損失風險,但與之比較,持有其他國家債券(包括現金)的風險要高得多。這種風險首先是債務違約風險。一些國家入不敷出,無錢還本付息,勢必債務違約。如何避免其債務違約,就必須借給他更多的錢,用新債償還舊債,致使債務總量越來越多。其結果還是一樣:你借出的錢可能永遠無法得到完全償還。其次是賬面減記風險。一些國家借了太多的錢,超出了國民收入,沒有錢還本付息,最后只好與債權人協商減少賬面債額,債權人不愿意也沒有辦法。再次是含金量貶值風險。還有一些國家借了太多的錢,超出了國民收入,但可以印刷貨幣還本付息。比如美國、日本、歐元區等。雖然債權人不會遭遇債務違約,但由于貨幣貶值,實際上所償還的“真金白銀”卻是急劇減少。譬如目前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所能購買的實物黃金數量,只有10年前的幾分之一。最后是無法大量兌現風險。存錢太多,本身就是巨大風險。譬如中國3.4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根本不可能大量入市購買現貨商品,因為市場上遠沒有那么多的商品,能夠滿足那么多的貨幣購買力。只要中國三分之一的外匯儲備出籠,就足以將目前國際市場所有大宗商品及貴金屬買光,將其價格推高1倍到數倍。同樣,我們持有的各國債券也無法大量減持兌現。否則,將會出現該債券急劇貶值的局面,到頭來賬面損失慘重,而債務國卻可以輕松還債。所以說,中國目前數萬億元的外匯儲備,由于數量過于龐大,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筆永遠不能動用、甚至不能大部分動用或兌現的賬面財富,雖然其賬面數字還在不斷增多。 由此可見,在未來嚴重通貨膨脹以及債務危機麻煩不斷的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中的過量現金與債券,其風險比實物黃金要大許多。畢竟無論金價短期內如何暴跌,總歸還會有價值存在,而存款、債券在理論上卻完全有可能血本無歸。況且從長期來看,貴金屬都是升值的。比如從2008年10月至今,國際金價最多上漲了120%,即便經歷了本輪股市下跌,累計漲幅仍超過6成,而目前美國、日本、歐元利率接近為零,即使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也不到4%。 覃維桓:金市較量未果 買金或可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