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漲勢回吐 看黃金能否熬過“1月效應” |
2014年1月已經過去大半,或許到了可以來看看所謂“一月效應”的時候了。 “一月效應”即一月走勢對全年的走勢所具有的指導效應。這一現象很大一個原因是臨近年底時,由于稅務因素,投資者們會售出資產獲利了結,然后在新的一年中再重新買入。此外,年終分紅也意味著新年伊始投資者們手上的資金比較寬裕。 對黃金市場而言,通脹會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雖然目前全球范圍內都在采取各種經濟刺激手段,但被印出的美元、歐元和日元大部分都在銀行里。在股市上漲經濟好轉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政府的下一步將是讓銀行出借更多貸款。10年前正是更方便的按揭貸款推動了房價,更方便的信用卡促進了消費者的支出。因此,更多貸款很可能意味著貨幣流通,也就可能創造出通脹。 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出現一波通脹,當時主要的原因是油價高漲至40美元/桶。另一個原因就是金本位被移除帶來了大規模印鈔。到1980年,通脹漲至14%,按揭利率漲到了20%,此外還有兩位數的失業率。 要逃避通脹的危險,實物黃金當然是個好選擇,此外還有一些投資者們會選擇黃金ETF。 除了黃金和白銀,鉑金、鈀和其它貴金屬甚至鉆石都是能夠提供通脹保護的資產。然而,鉑金和鈀等其它貴金屬和經濟以及工業需求聯系更緊密,而黃金和白銀則是更好的對沖經濟和美元的物品。當金本位在1971年結束的時候,黃金的價格只有35美元/盎司,但到1980年,金價就漲到了850美元/盎司的高價。 大量的貨幣供應是金價自2001年時的260美元/盎司漲到2011年的1900美元/盎司的一大原因。當美元失去購買力時,任何東西的價格都會顯著提升,金價也會上漲。當然,沒什么東西能在不經歷周期性修正就一直上漲的,因此2013年金價大跌掉28%,結束了此前長達12年的漲勢。 目前金價在1235美元/盎司左右,和黃金生產商平均的全部生產成本距離不大。在去年金價跌到1180美元/盎司后就有所回升,甚至一度漲至1400美元/盎司,很多人因此認為那就是金價的底部。但上行一直無法突破關鍵阻力點的金價,仍有可能再度測試低點。 美聯儲很可能會繼續縮減,金價也會因此承壓,但金價在1200美元/盎司的水平維持越久,就越可能再度上漲。事實上,如果算上通脹因素,以1980年黃金高價來看,目前金價應當在2500美元/盎司。 進入2014年的黃金從去年底的1180美元/盎司漲到接近1260美元/盎司,但未能有效突破這一水平,漲勢漸漸消散后目前回落到1240美元/盎司下方。不過目前這個一月黃金的表現比起去年仍是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