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黃金定價席位緣何成了“燙手山芋” |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上周五(1月17日)宣布,在縮減大宗商品業務之后,該行將不再參與倫敦金融市場中黃金和白銀的定價,并將出售該定價席位。這引發了市場的熱議,隨著而來的問題是,德意志銀行的黃金定價席位似乎成了“燙手山芋”。 進一個世紀以來,倫敦市場中金價是由幾家黃金定價銀行協定。目前,除德意志銀行外,另外四大定價行分別是加拿大豐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巴克萊銀行和匯豐銀行。 與大多數商品由期貨市場主導不同,黃金市場主要是現金市場。而能夠參與定價的銀行無疑將提高其聲望。 不過,現在這一“威名顯赫”的席位卻似乎有點“燙手”。 倫敦貴金屬市場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此時此刻,德意志銀行想將定價席位出手有些棘手。對于各大行來說,定價席位只是一塊表面招牌。擁有了它,銀行除了能宣稱自己是定價行之外,沒有什么實質意義! 該人士直言,“在利率操縱丑聞曝光后,監管變得越來越嚴格,同時監管者正在推動新的大宗商品基準法規,使得定價行的利益面臨威脅! 據悉,包括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和英國的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在內各大監管機構都加強了對于大宗商品指數的監管。 而輿論的壓力也愈來愈大,有批評的聲音認為每個交易日由幾個大行商定基準金價的方式是不透明的和過時的。 盛寶銀行(Saxo Bank)的資深經理Ole Hansen也這么認為,“這一定價方式過于陳舊。如此古老的系統留存之今讓人匪夷所思,當今市場是瞬息萬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