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隨后暴跌,2008年-2012年,歐元兌美元開始大區間震蕩下行。
2008年的經濟危機,激化了歐元內部固有的矛盾,終結了歐元對美元的長期上漲勢頭,而從種種跡象上看,2010-2012年間公布的財經數據表明美國經濟有望領先歐元區復蘇,歐元、美元所占貨幣權重相比其它非美貨幣占據絕對優勢,日元、加元、英鎊等的權重難以撼動歐元;因此美元的主要對手歐元弱勢;可以預見美元指數的上升趨勢仍有望延續一段時期。
而在經濟復蘇得以持續的情形下,更多的美聯儲成員傾向于提前加息,歷次美聯儲議息會議上,美元加息日程安排最遲預期在2014年;然而,隨著經濟好轉的訊號漸漸清晰,2012年來數輪美聯儲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成員就美元加息時間出現分歧,美聯儲多位成員表示加息應該提到2013年或2012年末,部分成員則堅持維持當前利率至2014年末。而較為樂觀的預期是,一旦美聯儲宣布徹底退出寬松政策,美元加息提上日程,美元的上升勢頭有望加速。
雖然美聯儲部分官員聲稱從未有放棄QE3的打算,但實際情況越來越不支持QE3的推出。
在2012年四月份議息會議上,美聯儲上調了經濟預期,但會后伯南克表示仍未徹底放棄QE3(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元隨即下跌,但此市場認定伯南克的論調屬于老調重彈,雷聲大雨點小,數日后美元指數隨即猛烈拉升。
筆者認為,2012年是美國大選年,在經濟復蘇已經出現明顯跡象的前提下,奧巴馬政府更傾向于維持當前穩定的貨幣政策以謀取連任,無論是政治環境抑或經濟環境,均不支持QE3貿然推出。
2010下半年,美聯儲籍口經濟復蘇緩慢,再次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二輪量化寬松直接導致美元指數從88.7位置一路下行至2011年五月份的72.7;6月末量化寬松結束后,美元指數經過4個月的筑底整理,2011年9月展開強勢反彈。從美聯儲量化寬松的進程看,量化寬松極大的損害了全球經濟,導致全球通脹經濟進一步惡化,并且并沒有帶給美國人民如美聯儲所宣稱的效果,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極大的損害了美元的信譽,為人民幣等新興經濟體加速進入國際貨幣體系,建立新的公正合理的新國際貨幣體系埋下了伏筆;美元等貨幣信用的喪失,令全球投資者瘋狂買入黃金,黃金自2008年10月的681.40美元/盎司瘋狂上漲至2011年9月的1920.6美元/盎司,漲幅281.86%。
量化寬松政策,并非如美聯儲所言般甜蜜,在美國國內并沒有有足夠的市場。
從美元走勢歷史上看,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創下歷史性的低點,但與此同時,金融危機迅速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