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現貨黃金走勢探討 |
美元與黃金的走勢互為因果;分析黃金的走勢有必要探討美元的走勢。 上世紀70年代,隨著布林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黃金淡出國際貨幣體系,進入市場自由交易的歷史階段。 1975年起黃金脫離與美元的定價關系,現貨黃金從布林頓森林體系時期的35美元/盎司迅速拉升至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同年現貨黃金現貨白銀雙雙暴跌;1980至2000年的二十年間,黃金經歷了沉寂時代,至1999年8月,黃金創下1980年來251.7美元/盎司的歷史低點。 究其原因,80年代至公元2000年,世界格局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600558,股吧)公約組織與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的兩極格局,以華約組織解散蘇聯解體結束,世界從兩極對立進入了美國時代;美元的信用極度高漲,黃金的貨幣儲備功能進一步被淡化。 1997年5月7日,英格蘭銀行大量拋售黃金儲備,轉而投資政府債券等其他收益更高的產品。這一舉動將當時彌漫歐洲的“反黃金”情緒推向頂峰。兩年后,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多家歐洲國家央行紛紛效法,開始大量拋售黃金。 單極世界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主要貨幣國進入前所未有的輝煌時代,國際通用貨幣的信用高漲,作為人類經濟最后堡壘的黃金被摒棄,被徹底打入冷宮。 而當時歐元區的官員認為,央行儲備仿佛不需要黃金,黃金存在的價值僅僅是作為精美的飾品。 從美元指數的走勢上,側面可以看出美國經濟的興衰歷程; 蘇聯解體后美元信譽到達鼎盛時期,隨后的科威特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徹底摧毀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美國的鋒芒一時無人能攫,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美元指數一路走高,2000年、2001年、2002年美元指數升至100上方,在110-120震蕩,美元進入輝煌無比的時代。 然而,過高的福利、高昂的債務、高軍備支出與多年的窮兵黷武,終于引發了周期性的經濟衰退,美元指數一路從2001年120.02飛速滑落,至2008年3月,美元指數創下歷史性的低點70.70,年平均跌幅7.0457。
2008年美國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美聯儲迅速推出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利用美元特有的地位,讓全球為美國買單,將風險轉嫁到全球,而非美主要貨幣國迫于壓力,紛紛采取盯緊美元的貨幣政策,采取錨定美元的寬松貨幣政策以保護本國進出口成本及經濟利益,非美貨幣集體超寬松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壓力與通貨膨脹。
歐元兌美元從2001年啟動升勢,2008年7月創下1.60380的歷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