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宋鴻兵V:一個人的戰爭 |
發布日期:11-07-05 16:00: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全球商業經典 作者:李國卿 |
辯論。 去踢場子? 辯論10年。他們讓我受洗,我說你只要能夠說服我,我一定會受洗,然后就是一批一批的牧師來說服我。 你覺得最難說服你的是哪一點? 其實我覺得,可能還是我的理性思維太重了,一定得問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宗教最后的一點、最后一公里,一定是感性的東西。最后一公里實際上是讓你放棄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能相信自己的理智,完全要靠信仰。我就是在這最后的環節過不了關。 但是最后這個環節也無法用理性來說明。 對。 所以他也沒法來說服你? 這是無法通過辯論解決的。只有當你真正需要它的時候,你才會去找。比如大病一場,或者真的到生命垂危的時候,那個時候才可能不得不去信。因為你靠自己的理智已經無法戰勝病魔,那時候你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我覺得,人只有在那種情況下才會信。 你這種理智和你前面講的骨子里的文人有沖突嗎? 也不能說沖突。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思考者。這么定位,實際上兩種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你怎樣思考自己的一生? 我看過一本書,是個系列,書名叫《七個習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它實際上講的是一個人怎么判斷自己。它讓你假設你死后,在追悼會上聽別人怎么給你致悼詞。那個時候無論名和利,什么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如果你參加追悼會,別人在念你的生平和悼詞的時候,你最想聽到什么樣的評價,你就是什么樣的人。如果評價宋鴻兵是個億萬富豪,我覺得對我來說毫無吸引力,沒有價值;或者說他是一個什么官,對我來說也沒有價值;但是如果人家說,他的很多想法、很多思想是有價值的,這種東西有可能跨越好幾代人,這是我最看重的,是我所追求的。 有更具體的目標嗎? 我希望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學者。 那你覺得現在從學歷角度,或者學術水平,能不能達到這個水平?還是說你現在要繼續努力,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學者。或者說,你現在只是名聲還不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的學術能力已經達到了? 我指的學者,還不是學術能力的問題。因為學術分成兩種,一種是象牙塔里的學術,就是你得在某些領域做出特殊的東西,比如發明、發現,像衍生產品定價這種東西也算。那是一種學術型的學者,我不希望成為那樣的人。我希望自己像約翰·奈斯比特那樣,能夠影響整個世界30年、20年的思維方式。 他是你的偶像嗎? 那當然,我大學時代就讀過他的書。三月份我在韓國開會正好碰上他了,因為我那天做主題演講,他和他太太兩個人在底下聽,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