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一項新調查研究“黃金困境(The Golden Dilemma)”研究了黃金的投資歷史及……未來。
研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尤其是它對黃金是惡性通脹(甚至普通通脹)或其他危機的避險天堂持負面看法。
我們研究了大國和小國惡性通脹期間的數據,發現在高度通脹的時期,黃金的購買力的確有可能下降。
即使黃金在較長時期內有一個“黃金常數”,但在短期內不一定有。相反,當前事件對長期來說可能是個錯誤的指引。
這項研究提供了三個證據:
1、黃金收益與股票收益的相關度驚人的高,這表明在金融壓力下,黃金不一定是一個可靠的避險天堂。下表顯示了美國股票和黃金收益的分布。
看象限3,負股票收益與負黃金收益相契合。“這一簡單的避險天堂測試聲稱處于象限3中的數據應該十分稀少。事實上,17%月度股票和黃金收益數據落在該象限中。”
2、危機時,你可能拿不到屬于你的黃金。該研究以霍克森寶藏為例,“在英國發現了數量最多的羅馬金銀幣”。顯然,在羅馬帝國發生騷亂時,富裕的家庭為了尋求避險天堂,將這些錢埋在了這里。
“這些寶藏在1992年被發現,這意味著這些家庭最終未能拿回存于避險天堂的財富。”就市價重量比而言,“比起黃金,珍貴的寶石能更有效的儲存外逃資本。”
3、研究還調查了黃金和1980年巴西通脹問題。那時,巴西處于貨幣混亂之中,平均年通脹率約為250%,并伴隨著大量的貶值。“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巴西通脹的評估,實際金價在1980年至2000年期間下降了約70%。”
這意味著,2000年時,每盎司黃金通脹調整后的購買力僅為1980年的30%……所以,如果購買力下降了70%,黃金還是成功的巴西惡性通脹的壁壘嗎?這取決于人們看待它的角度。就黃金與巴西物價水平一比一變動的預期而言,黃金并不是成功的1980年至2000年惡性通脹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