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屬性趨弱 黃金光芒不再 |
發布日期:14-01-06 16:44: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和訊黃金 作者:崔凱 |
投資者在2013年中大舉撤離黃金市場,使得黃金價格連續12年的升勢就此終結。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黃金合約價格全年下跌了28%,創下1981年以來最大跌幅。目前黃金市場上投機者凈的多頭頭寸降至了歷史低位,同時黃金ETF持倉量持續降低,已經回到“雷曼兄弟時代”。據EPFR Global的數據,投資者2013年年從黃金相關基金中撤資達386億美元,是自2000年以來最高金額。 眾所周知黃金具有貨幣屬性、避險屬性和商品屬性。黃金從直接充當貨幣媒介,到以黃金為準備發行紙幣的間接充當貨幣媒介,最后讓位于國家信用貨幣。最終基本退出流通領域使其貨幣屬性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漸次弱化,以致消弭于無形。第一次世界大戰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英國率先采用了金塊本位制,其它國家本著節約黃金的原則,紛紛效仿。然而,由于受世界經濟危機過程中信用危機的影響,金塊本位制也難以為繼。同時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由于龐大的軍費開支,將流通中的黃金收回,并禁止黃金自由出口金本位制宣告破產,黃金也由此失去了貨幣屬性。 在隨后的近百年里,黃金的避險屬性登上舞臺。歷史經驗可以看到,黃金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是投資多元化的一個品種。當有緊急情況或危機時,黃金是一種可兌現的資源,在一戰、二戰、拿破侖戰爭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都是如此。當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會突然需要清算手中的黃金來換取現金。1997年的亞洲貨幣危機中,泰國的幸存者都是擁有黃金的人。在面對外部壓力時,黃金的流動性會增加。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投資者擔心經濟不好及通脹惡化而買入黃金,避險屬性推動黃金價格上漲超過1000美元至1921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近6年以來全球貨幣政策對黃金價格走勢產生了重要影響,市場預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將令通脹走高,事實并非如此。而隨著世界第一大央行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釋放,黃金價格應聲而落。2013年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宣布開始逐步縮減購債規模,也使黃金避險屬性暫時終結。 黃金避險屬性是金價變動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避險屬性作為內因一直在發揮作用,只是根據基本面因素的變化而趨強或趨弱。在一段時期內其避險屬性或被商品屬性壓制,但歸根結底黃金的避險屬性并未消失。無論是在戰爭危機還是金融危機面前,黃金勢必將再度成為金融舞臺中最受青睞的避險投資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