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開始黃金在更高的價格反彈 |
當金價降低時,飾品需求通常會上揚,反之亦然。 印度的黃金飾品需求在2011年后半年由于印度盧比(INR)走低提高了以本地貨幣計價的黃金價格,部分零售商降低庫存而突然滑坡。隨著印度政府部門收緊質量標準,去年年末開始對黃金飾品進行強制印簽,未來黃金飾品需求較為明朗。中國飾品需求上升彌補了印度需求的降低,去年第四季度,中國黃金飾品需求同比增長13%,1月末的春節之前庫存開始增加,消費者仍然青睞純黃金飾品作為準投資產品。 投資需求加速 黃金的投資需求繼續增加(包括庫存和流通)。去年全年黃金投資需求增長5%,其中第四季度需求同比加速增長19%。實物金條需求仍然占據主導地位。2011年,由于投資者擔心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全球金條需求增長29%。歐洲對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增長26%達到375噸(創下新高),其中德國和瑞士的需求占絕大多數。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金條的需求也出現了強勁增長,原因是這些地區以外的投資者試圖分散貨幣風險,并規避通脹風險。即便是在印度,黃金的投資需求也增長了5%,有助于彌補其他市場需求趨緩。 官方購買創下1964年以來最高 2011年各國央行的黃金采購令人吃驚地增加到凈買入440噸。這是自196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較2010年的凈買入額77噸顯著增加。如我們在圖4中所示,2010年 3月,黃金凈買入同比達到29噸/每月的高點,僅略低于一直以來的峰值,體現了已經發生的結構性轉變。過去10年大多數時候比較常見的黃金凈賣出(主要是歐盟國家 央行)已大多暫停。但新興經濟體央行的黃金購買大大增加。來自金屬咨詢機構GFMS的數據顯示,墨西哥央行是全球最大買家(逾100噸),其次分別是俄羅斯央行(逾87噸)、 泰國(逾53噸)和韓國(逾40噸)。俄羅斯央行對黃金的購買并不令人吃驚,因為最近5到10年來,它一直是一個活躍的買家。墨西哥、韓國和泰國在在經歷了一段長時期(至少10年)的平穩黃金持有之后,其黃金購買更加顯著。央行購買行為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黃金抵御貨幣貶值,發揮穩定力量功能再度風行。同時,很多資產,如美國國債,不再被視為“無風險”資產,量化寬松項目和主權債務評級的下調也促使央行將黃金作為避風港。 接下來很多人會問:哪些國家的黃金儲備仍然明顯不足?中國位于這些國家之首,其公布的官方黃金儲備仍為1,054噸——自2009年以來未變,僅占外匯儲備的1.7%。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12%。其他潛在的黃金買家還有很多,但從外匯儲備看,以下新興經濟體的黃金購買量近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