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蝦,作者:法國畫家、金屬章雕塑家雅克·比爾(1920- ),材料:青銅,直徑:72毫米,鑄造:法國巴黎造幣廠,發行:1983年。
作品的表現:法國巴黎造幣廠說雅克·比爾是按中國畫家齊白石老人的“蝦圖”繪畫創作的,我個人認為有可能,因為法國的河流中沒有這樣的“蝦”,我們去法國廳餐沒有見過“蝦”這道菜,但“蝦”的作品表現生動,一網捕撈身臨其境。
金屬章圈一位藏友的評價:與齊白石的“蝦圖”不能比,白石的蝦是鮮活的,而雅克·比爾的是一堆死蝦,沒有半點生命氣息,如果真的是模仿齊白石,藏友認為模仿得太差。我認為藏友對雕塑沒有認識,國畫藝術怎么與浮雕藝術相比。
我們這個圈在欣賞金屬章時,時常出現一些認識上的偏差,玩的是“掌中雕塑”,說的是設計(繪畫)稿,用繪畫的標準來欣賞雕塑。繪畫是繪畫,雕塑是雕塑,兩個是不同的藝術門類。在世界任何一家美術學院,兩者一定是兩個專業,無法用一種語言來欣賞。法國畫家、金屬章雕塑家雅克·比爾能模仿是需要勇氣和雕塑功底的,也相信雅克·比爾讀懂了原作。雕塑有自己的語言,不能用繪畫的手法來表現,所以我們要真正了解什么是“浮雕”。答案告訴你我,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這也就是我們欣賞“章”的重要法寶,說明了就是欣賞金屬章的標準。
最近看見國內一枚熊貓金屬章,創作人把作品創作成意境,結果沒有透視,沒有結構,沒有造型,用一句話來表示,沒有雕塑語言。某位金屬章創作人的作品,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也包括我,但有一次去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交流,雕塑家告訴我這位創作人的作品不是浮雕,是創作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不明白。大半年后,這位創作人說了一句話:“要什么中西方結合”,我突然明白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家的意思話,實際上是沒有雕塑語言,這也教會我金屬章的欣賞。我們這個圈另一位創作人的作品大家也非常喜歡,但雕塑家看了作品,沒有雕塑語言,就是精細的工藝品,但這位創作人自己有所認識,他說自己會努力成為最好的金屬章創作人。這個圈還有一位創作人堅持自己的理念,但缺少雕塑語言,但我期待他的作品有變化,希望成為畢加索藝術從一個臺階走向另一個臺階。中國印鈔造幣有限公司將自己系統內錢幣設計師送去清華美術學院金屬章雕塑培訓,說明了其對浮雕藝術的認識,另外建議中國印鈔造幣有限公司將自己系統內錢幣設計師,雕塑系畢業的送去美術設計系進修。
綜合上述情況實際上是創作人對雕塑沒有正確的認識,雕塑的創作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創作,另外雕塑藝術有傳承,我們金屬章圈的創作人應該正確引導雕塑的欣賞。
法國畫家、金屬章雕塑家雅克·比爾的作品:
人稱中國第一“銅癡”喜歡掌中雕塑藝術,收藏掌中雕塑藝術,宣傳掌中雕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