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整理:趙燕生)
對我國的金幣市場來說,2015年是出現新變化和具有新特點的一年。從發行增量看,雖然供應總量不斷增加,但由于銷售方式和銷售渠道出現了新變化,在重大題材和技術創新助力下,整個市場表現好于預期。從發行存量看,已經結束多年來連續不斷下跌的局面,出現了止跌企穩跡象,各項評價指標開始得到初步修復。從其他市場活動看,隨著“互聯網+”新經濟形態的快速發展,網絡交易和信息傳播正在加速,民間交流活動增多,市場創新活躍,整個市場聚集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當然在市場取得新進展的過程中,也存在新問題、新挑戰和新隱憂。
為使市場參與者從統計數據角度對我國金幣市場2015年的運行狀況有所了解,現將“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信息分析系統”統計的數據簡要匯總如下:
一、2015年大盤運行狀況
2015年大盤,特指中國人民銀行1979年至2015年發行的所有現代貴金屬幣的集合。
(一)市場交易價格走勢
2015年“電子交易平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已經介入我國金幣市場的二級市場。將線上數量和線下數量進行分解,同時按不同的市場交易價格進行計算,2015年大盤線下市值1275.84億元,線上市值60.29億元,合計1336.72億元,線上市值占線下市值權重3.39%,,線上交易價格與線下交易價格的加權平均偏離度399.79%。考慮到目前線上市值權重較低,線上與線下交易價格的加權偏離度較大,以及歷史數據的可比性等因素,因此在以下的數據計算中將統一按線下交易價格計算2015年大盤的市場價總值。
根據以上原則,2015年大盤市場價總值1,290.84億元,與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9.95%。
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金幣市場開始出現連續調整,2011年至2015年市場價總值走勢見圖1,走勢變化的內部結構見表1。
如圖1和表1所示,在包括發行增量情況下,2015年大盤已經開始結束以往幾年的連續下跌,出現止跌企穩跡象。
(二)市場交易活躍度狀況
市場交易活躍度是評價我國金幣市場商品流動性的基本指標。
2015年大盤市場交易活躍度狀況見圖2,與2014年相比市場交易活躍度變化狀況見表2。
如表2和圖2所示,與2014年相比,“交易順暢”的幣種有所下降,“交易不暢”和“交易困難”的幣種有所增加,表明買賣雙方的多空博弈加劇,市場開始顯現底部特征。
(三)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
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將重點披露: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俗稱料價比)和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標BH值。
(1)2011年至2015年,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的變化和內部結構見圖3和表3。
如圖3和表3所示,在2015年中,雖然貴金屬價格繼續下行,但整體的市場交易價格沒有跟隨貴金屬價格同步大幅下降,在大盤內的各個子板塊都出現跌幅縮小或止跌企穩跡象,說明我國現代貴金屬幣價值結構的互動關系在發生新變化。
(2)2011年至2015年,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標BH值的變化狀況見圖4。
如圖4所示,隨著我國金幣市場連續多年的調整,收藏投資價值綜合指標BH值連續走低,但隨著2015年大盤的止跌企穩,這一指標(BH值)已經出現回升態勢,收藏投資價值回升。
二、2015年大盤發行增量運行狀況
2015年大盤發行增量(簡稱2015年板塊),特指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發行的所有現代貴金屬幣的集合。
(一)總體供應狀況
總體供應狀況包括項目數、幣種數、供應的總重量和零售價總值。
(1)2015年板塊實際發行15個項目,與計劃相比增加50%,與2014年實際執行情況相比增加7.14%。2015年實際發行65個幣種,與計劃相比增加22.64%,與2014年實際執行情況相比增加3.17%。
(2)2015年板塊實際發行現代貴金屬幣1,210.16萬盎司,其中投資幣838.39萬盎司,紀念幣371.77萬盎司,與公告數量相比分別減少9.00%、12.39%和0.27%。
2011年至2015年,我國現代貴金屬幣實際年度供應總重量的走勢見圖5和表4。
如圖5和表4所示,2011年至2015年,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年度供應總量呈現螺旋式上漲走勢。2015年與2014年相比,各種細分板塊的供應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整體增加幅度已達48.41%。其中特別是投資銀幣的迅猛增長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使2015年的供應總量創出歷史新高,而投資金幣的年度發行數量也開始從近些年的低點回升。
(3)市場的供應總量本質上是以資金形式度量的。2015年板塊發行幣種的零售價總值共計90.64億元,其中投資幣44.88億元,紀念幣45.76億元。
2011年至2015年,年度零售價總值走勢見圖6和表5。
如圖6和表5所示,由于現代貴金屬幣的零售價格與貴金屬的價格密切相關,雖然近些年實際供應的總重量不斷增長,但由于黃金和白銀的市場價格不斷下降,由此造成零售價總值沒有同步大幅增長。在這里值得關注的是,雖然2015年的黃金和白銀價格繼續下行,但由于供應總重量的大幅提升,2015年與2014年相比,整體的零售價總值和各細分板塊的零售價總值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平均的增長幅度已達21.81%。
(二)市場交易價格走勢
市場交易價格走勢主要包括2015年板塊以及各細分板塊的市場交易價各走勢、高開低走狀況、跌破零售價幣種的狀況等內容。
(1)2015年板塊市場交易價格走勢見表6。
如表6所示。2015年板塊市場價與零售價相比,平均上漲幅度為22.82%,整體走勢不錯,這是近幾年較少出現的情況。其中在各個細分板塊中,銀幣的上漲幅度全部高于相應的金幣,而事件類紀念銀幣的上漲幅度更高達179.36%。在這里值得關注的是,在各個細分板塊中,只有投資金幣處于整體虧損局面,這一方面與年底黃金價格創出本次調整的新低有關,同時也顯現出投資金幣的市場交易價格緊隨黃金價格波動而變動的特性。
(2)關于市場交易價格高開低走的狀況,由于投資幣的市場價格走勢與貴金屬價格變動密切相關,以下將重點披露2015年板塊紀念幣市場交易價格的高開低走情況。2015年板塊紀念幣市場交易價格的走勢見圖7。
如圖7所示,在2015年板塊中,紀念幣市場交易價格的總體走勢仍然沒有擺脫高開低走的市場慣性。上市一周的市場交易價格仍為全年的最高點,與零售價相比平均高開48.16%。與最高點相比,上市三個月后平均回落2.25%,到年底時平均回落3.08%。
(3)在2015年板塊中,跌破零售價幣種的統計見表7。
如表7所示,盡管2015年板塊的市場交易價格總體向好,但其內部也出現分化走勢,共有17個幣種跌破零售價,其中大中規格金銀幣占據了主流,投資金幣的比重也不小。由此說明,既要從整體上觀察事物,也要認真分析事物內部的不同結構。
(三)市場交易活躍度
2015年板塊市場交易活躍度統計見表8。
如表8所示,由于屬于新品上市,在2015年板塊中,市場交易活躍度整體上表現較佳,但其中的部分大中規格金銀幣,特別是一些大規格金幣的市場交易效率不高,顯示市場需求不足。
(四)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
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將重點披露: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俗稱料價比)和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標BH值,對比的基礎將主要以2015年大盤的數據為準。
(1)2015年板塊及內部主要細分板塊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的數據統計見表9。
如表9所示,2015年板塊的平均S/BD值為2.047,高出2015年大盤均值4.58%。其中投資幣的S/BD值低于2015年大盤均值5.98%,紀念幣的S/BD值高于2015年大盤均值的14.98%。在紀念幣板塊中,紀念銀幣的S/BD值普遍優于紀念金幣,其中在事件類紀念銀幣中,S/BD值更高出2015年大盤均值178.91%。
(2)2015年板塊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綜合指標BH值的數據統計見表10。
如表10所示,2015年板塊的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標(BH值)低于2015年大盤均值7.32%,其中紀念金幣板塊對這個指標產生了較大的向下拉拽作用。
(五)一級市場銷售結構
2015年我國金幣市場中一級零售市場按銷售數量計算的銷售結構統計數據見表11。
如表11所示,在2015年中,我國金幣市場中一級市場的銷售渠道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金融機構、指定機構和其它機構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已經大體出現直屬機構(包括海外機構)、傳統特許經營體系和金融機構(包括指定機構、其它機構)的三三制格局。
如表11所示,從銷售渠道的內部結構看,在投資幣方面雖然傳統的特許經銷體系仍然發揮著一定作用,但金融機構和其它機構的市場份額在逐年提升。在紀念幣方面,傳統特許經銷體系的銷售分配比例已經下降到不足29%,而金融機構和指定機構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已經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總體銷售分配比例已經達到24.81%。在這里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海外機構的銷售比例已經下降的10%左右。
三、2015年大盤發行存量運行狀況
2015年大盤發行存量(簡稱2014年大盤),特指中國人民銀行1979年至2014年發行的所有現代貴金屬幣的集合。
(一)市場價格走勢
(1)2014年大盤市場價格走勢見圖8。
2014年大盤2014年的市場總值為1174.05億元,2015年的市場價總值為1179.50億元。如圖8所示,與2014年相比,2014大盤市場價總值總體上升0.46%。雖然上升速率比較微弱,但這是自從2011年市場開始出現深度調整以來,首次出現的正向數值,整體市場止跌企穩的跡象已經初步顯現。
(2)我國金幣市場的這次深度調整是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扣除相應的發行增量,2011年至2015年市場價總值走勢見圖9和表12。
如圖9和表12所示,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時間內,2011年大盤(備注:2011年大盤特指1979年至2011年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發行項目的集合)一直在連續下挫,而2015年已經開始結束這種慣性下跌態勢,出現喜人的止跌回升跡象。與2014年相比,2015年的市場價總值上漲1.14%。
(二)市場交易活躍度狀況
2014年大盤市場交易活躍度變化狀況見表13。
如表13所示,與2014年相比,在2015年中2014年大盤的交易活躍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成交順暢”幣種的占比有所下降,而“成交不暢”和“成交困難“幣種的占比有所提高。此數據是否表明,在市場底部區間多空博弈加劇,建倉買入者仍相對謹慎,而持幣待售者的看多預期增強,由此形成交易效率變化的新情況。
(三)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
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指標將重點披露: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俗稱料價比)、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綜合指標BH值和零售價溢價率(S/L值)分布狀況。
(1)2011年至2015年,貴金屬變動成本溢價率(S/BD值)的變化見圖10。
如圖10 所示,在2015年中2014年大盤的S/BD值為1.949,與2014年相比提高8.01%。此數據充分表明,在2015年中,貨幣溢價值并沒有緊隨貴金屬價格的不斷下行而同步下降。
(2)2014年大盤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綜合指標BH值的變化見圖11。
如圖11所示,在2015年中,2014年大盤的整體BH值與2014年相比上升9.33%,收藏投資價值指標開始得到修復。
(3)現代貴金屬幣的零售價溢價率(S/L值)是幣種發行時的零售價與后期市場交易價格之間的比值。這個指標也是評價收藏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它將反應某一幣種的實際增值幅度。2014年大盤2050個幣種S/L值的分布見表14。
如表14所示,在2014年大盤中,零售價溢價率(S/L值)呈現橄欖型分布,即跌破零售價的幣種占10.87%,S/L值大于10的幣種占18.01%,S/L值處于1~10區間的幣種占到71.12%。此數據一方面表明,在2014年大盤內部,收藏投資價值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同時也表明,收藏投資現代貴金屬幣的收益與風險并存。
四、電子交易平臺運行狀況
自從2013年10月21國內首家電子交易品臺開始上線交易郵幣卡后已有兩年多時間。在這一期間內,各種形式的郵幣卡交易中心(以下簡稱“電子交易平臺”)蜂擁上線,已經吸引大量資本和人群介入。
目前在電子交易平臺上線交易的商品主要有現代貴金屬幣、郵票、封片、磁卡和非金銀錢幣等藏品,而現代貴金屬幣只是整個上線商品中的一少部分。由于這個簡報的內容僅限于現代貴金屬幣,因此以下將主要披露2015年電子交易平臺中現代貴金屬幣的上線交易數據。
當前涉及現代貴金屬幣的“電子交易平臺”主要有兩種交易模式。第一種是“有限上市、有限托管”模式,簡稱“郵幣卡電子盤1.0”。第二種主要實行“放開托管、隨進隨出”的交易模式 簡稱“郵幣卡電子盤2.0”。
(一)上線交易現代貴金屬幣的數量數據
上線交易現代貴金屬幣的數量數據見表15。
(二)上線交易現代貴金屬幣的價格數據
上線交易現代貴金屬幣的價格數據見表16。
(三)與線下市場對比的數據
與線下市場對比的數據見表17。
五、錢幣評級市場狀況
2015年,錢幣評級市場發展迅速,競爭加劇。
2015年現代貴金屬幣品相評級的增量、總量,以及內部結構統計分別見表18和表19。這些數據來源于NGC、PCGS、源泰、國衡、公博、眾誠和華龍盛世等錢幣評級公司的數據匯總。
如表18和表19所示:
(1)在2015年中,各錢幣評級公司共計評級現代貴金屬幣56.75萬枚,與2014年評級數量相比,增加196.13%。按貴金屬材質分類,其中銀幣占84.97%,金幣占14.39%,雙金屬幣占0.44%,鉑幣占0.19%,鈀幣占0.01%。按評級等級分類,其中69級(包括其他評級標準的對等級別,下同)占40.85%,70級占24.59%,68級占22.45%,無級別幣占6.01%,67級占5.02%,66~62級占1.08%。
(2)在2015年的評級增量中,用于“電子交易平臺”上線的數量估計不少于30%。
(3)2015年現代貴金屬幣評級存量(說明:指2014年之前包括2014年的評級數量)共計127.45萬枚。2015年評級增量與2015年評級存量相比,增幅為44.53%
(4)2015年現代貴金屬幣全部評級數量已達184.20萬枚。按貴金屬材質分類,其中銀幣占79.93%,金幣占19.18%,鉑幣和雙金屬幣各占0.37%,鈀幣占0.15%。按評級等級分類,其中69級占47.29%,70級占30.46%,68級占13.70%,無級別幣占4.29%,67級占3.13%,66~62級占1.13%。
六、拍賣市場狀況
拍賣是我國現代貴金屬幣進行價值轉換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對全世界24家主要錢幣拍賣公司進行現代貴金屬幣拍賣情況的數據跟蹤,2015年中國現代貴金屬幣拍賣狀況統計見表20。
通過表20和其它統計數據可以看到:
(1)在2015年中,這24家拍賣公司上拍總數量5.76萬(枚-套),成交總數量5.57萬(枚-套),成交率96.73%,成交總金額折合人民幣2.53億元。
(2)在這些拍賣活動中,網絡拍賣成交數量占成交總數量的95.25%。
(3)在這些拍賣活動中,網絡拍賣成交金額占成交總金額的79.77%。
(4)在這些拍賣活動中,評級幣成交量占成交總量的67.18%。
(5)在這些拍賣活動中,境內拍賣成交金額占成交總金額的89.53%。
(6)在全年的拍賣活動中,單筆最高成交價是千禧年金銀幣(七枚套),為880萬元。
七、特別說明
(1)由“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信息分析系統”提供的以上數據,僅為反映2015年我國金幣市場發展的最基本數據。在即將于4月底出版的《中國現代貴金屬幣
市場分析報告(2015)》中,將全面披露2015年大盤的各項統計數據,并對其中的主要數據和市場狀況進行分析解讀,同時研究逐步改善我國金幣市場生態環境的對策,展望2016年市場的發展走勢,敬請廣大市場參與者關注。
(2)數據簡報中涉及的評價指標的設計原理和計算模型詳見《中國現代貴金屬幣市場分析報告(2014)》。
(3)以上數據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作者:趙燕生)
聲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特約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