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戀•藍”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一枚大銅章,它的成功之處不只在于表面,更在于能讓人細讀。
這是枚環保類的銅章。“看著蔚藍的天空和湛藍的海水,心也會隨之微波蕩漾,那樣安逸隨和,就如同我所向往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人類動物植物相互交融,和平共處,通過海洋世界的美景煥發出人類對海洋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作者有了這樣的感慨,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海之戀•藍”大銅章。
先來看正面,這是一幅人和海洋生物和諧相處的畫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依偎在海豚上,俊俏的臉上一雙明眸透露出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其肢體語言也顯示了她是位矜持與羞澀的可愛天真少女。在海洋世界中,海豚和人類是最親近的朋友,它的微笑,以及圍繞四周的海洋生物,讓這和諧的畫面充滿了溫馨。海豚光滑的肌膚與周圍較密集的紋理形成了對比,也顯示出了海豚如嬰兒般的可愛。
周圍有海膽、海魚、海葵、海星、貝殼、珍珠和珊瑚等。哪個是海葵?就是戴在少女頭上的一頂“帽子”,外表很像植物,其時它是海洋中的一種食肉動物,沒有骨骼,移動緩慢。海葵有多種顏色,它的觸手隨著海水擺動很優雅與漂亮。
作者為何要放海葵,是因為它的美麗嗎?我想除了它的美麗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海葵的壽命,它的壽命大大超過數百年的海龜,令人驚訝的竟可達到2000歲左右。想想吧,人能和2000歲的動物相伴在一起,是一種什么感覺?我們還看到了一只呆萌的企鵝,它怔忪的向遠處張望著,在這和諧的畫面里,是不是讓我們又感到了一些不安?
背面表現的是海螺、蝸牛和海洋生物。海洋中的海螺造型各異,非常美麗,作者選取了海螺的一個局部,加以藝術的提煉,展現了一種圖案的美。除了她的美,她讓我們還聯想到了秩序和節奏,人和大自然相處何嘗不是這樣?人類社會有秩序,大自然有秩序,地球人和自然界應更有秩序,這樣才能構成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如果打破了這一節奏,雜亂無章、無序開發、瘋狂掠奪,那么,它必將導致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其惡果只能由人類自己來吞咽。我們看到在貝殼上有一只正在爬行的小蝸牛,這是海洋生物嗎?不是,但為什么要放上它呢?作者解釋道:“對于自然中的其他物種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即便生命體是如此的弱小。”作者的視野并不局限在“海之戀”上,通過小蝸牛的展現,給“守護系列”大銅章擴展到了更廣泛的領域,為后續的作品埋下了伏筆。
除了這層含義外,通過小蝸牛,筆者還讀到了另一層隱喻:以蝸牛的“慢”來反詰現在的“急躁”。聯系當今社會諸多現象,有太多內容可咀嚼。“急躁”、“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等現象充斥著這個社會,于是“慢生活”的概念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成了一個人們向往的生活目標。國外的北歐諸國,他們的慢生活,讓國內眾多去旅游的游客羨慕不已。有人會說,那是他們的高福利讓他們有慢生活的條件。好,那么來說國內,我國的四川成都,那里的慢生活在國內是有名的。除了工作,閑暇時,三五知己,在茶樓里沏上一壺茗茶,嗑嗑瓜子,擺擺龍門陣,安逸得很。雙休日,一家三口在農家樂度過悠閑的歡樂時光……他們很有錢嗎?不是,他們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勞動大眾。這也就說明了,“慢生活”和生活態度和觀念有關,和貧富無關(貧,并不是指食不果腹)。“急躁”、“急功近利”,給我們帶來了太多不必細說的負面后果,環境惡化、生態失衡與這些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長度里,一路風光無限,我們為何不慢慢品嘗,慢慢享受生活呢?但生活中有些人就是那么的急躁。舉個小例子,同樣是喝酒,國外的喝酒者是慢慢地“品”,品出情調,品出健康。而國內的喝酒者卻是急切地“拼”,拼傷感情,拼壞身體。
藍色的海洋生物和黃銅本色形成了對比色,視覺效果強烈。只占畫面四分之一的藍色小顆粒,雖然所占面積不大,但卻代表了地球上所有的海洋生物。我們不知它為何種海洋生物,我把它理解成海洋中生命胚胎的象征體,它們今后能否自由健康的發展,其命運則完全掌握在人類手中。
這枚“海之戀”銅章,是近期出現的一枚佳作,帶給了我們很多聯想與思考,其深刻的含義讓人能細細的品味。下一枚是什么戀呢?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