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層面上來看,在人類從工業經濟向文化經濟邁進的大背景下,此次行業會議可作為中國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次思考和回答。其次,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在國家經濟處于下滑過程并積極尋找經濟增長點的轉折時期,此次行業會議的召開可謂具有重要意義。再次,從文交所行業內來看,經過了五、六年的探索,也需要從新思考這個行業能給社會和未來帶來什么。如果將當年天津文交所推出份額化所引起的巨大社會反響比喻為打響南昌起義的第一槍,那這次由上海文交所和全國文交所共同市場和長江流域共同市場三家共同發起的,也是有史以來參加機構最多、人員到場最齊的一次行業大會,可以比喻為遵義會議,這充分說明了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和及時性,正所謂順天意,合民心。
基于這種理解,彭中天通過以下三個問題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
問題一:中國為什么需要文交所?
必須跳出文交所來看文交所。
一是中國需要新財富。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財富發展史,是財富被發現、被創造、被重新分配的歷史。創造財富體現了人類的聰明,分配財富體現了人類的精明,而真正高明者是發現財富。當物質財富趨于飽和時,以文化為代表的軟財富就將是人類財富最大的增量。我們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質與精神構成,那么財富也必定是由物質與精神組成。文化軟財富被稱之為軟實力,支撐軟實力的是文化價值,隱藏在文化價值背后的規律就是文化價值體系。現在的狀況是文化有價值、無體系,能讓文化價值體系建立起來的一定是文化大數據,而文化大數據的采集需要一個公開平臺,否則永遠沒有可信的大數據,而文交所就是當前唯一的、得到政府認可的公開平臺。如果這個邏輯鏈成立,文交所將成為催生新財富的助產士,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正能量,這才是文交所應運而生的且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如果看不到這一點,我們將犯歷史性錯誤,并喪失歷史性機遇,希望為官者謹記!
二是社會發展需要新動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從低到高的演進過程,是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文化經濟的發展過程,是從利用地表資源到立體開發資源再到以文化物的升華過程,是從滿足吃到滿足用再到滿足心的提升過程,是從發展生產力到促進消費再到有質量、有品位生活的遞進過程。物質的財富開發與轉化是局限的、低級的、有限的,而精神財富的開發與轉化是巨大的、高級的、無限的。中國物少文多,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個巨大的寶藏,亟待開發與轉化,文的價值加化的價值,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這才是中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優勢所在。文的價值化來實現,但是化不會自動實現,化是需要條件的,不管是與市場對接,與金融對接,與科技對接,還是與產業對接,都需要一個轉化平臺,這個釋放新生產力的使命,又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文交所的肩上。只有把文化資源轉化成推動社會進步的新能源,中國的和平崛起才不是一句空話,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才能成為可預期的現實。
三是國民投資與消費需要新平臺。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國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當前的中國就是不差錢。可錢代表國家信用,代表實現購買力。在貨幣發行與居民可消費之間有一個比值,一旦突破就會發生通貨膨脹。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霸主就是打著量化寬松政策大量印鈔,通過貨幣戰爭去掠奪別國的財富。中國應對的措施也是增發,以同期GDP計算達到了1:94。這好比沖泡一杯糖水,貨幣代表水,可投資和消費品代表糖,水多了就要加糖,使之達到飽和,國家的功能除了發放貨幣就是通過提供有效供給回收貨幣,否則將喪失信用。改革三十年來,我們通過釋放國有企業、土地、礦產、林權等資產,建立了兩大資金回收池,有效控制了通貨膨脹。下一個池子在哪里?一定是文化。可現有的文化市場不是池子,盛不住水,天津和南京文交所的實踐告訴我們老百姓是想往文化里面注水的,潛力巨大,但我們的池子做的還不好,所以這次銀行業資金重大轉移進的還是股市的池子,盡管人們天天罵股市,可它畢竟是個池子,是公開市場,有標準,有規則,有流動性,有相對的公平與透明。股市的容量畢竟有限,國家迫切需要一個更大的池子,這就需要我們從基礎建設開始,做好頂層設計,把文交所打造成一個引領大眾投資與消費并重的新池子,為國分憂,為民謀福。
總之,文化經濟是大勢所趨,而對新財富,新動力,新平臺的現實需求,政府決策部門應站在國家戰略的層面和歷史發展的高度,重新審視文交所存在的積極意義與歷史地位,采取果斷和強有力的手段,大力支持與推動文交所的創新發展,并包容試錯中的一些失誤,實乃國之幸也!
問題二:什么是我心目中的文交所?
文交所的全稱應該是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化是其載體也代表了業務范圍;產權是其核心,也是交易標的;交易是其基礎功能,從而產生價格和數據;而所就是場所,俗稱場子,我們都是開場子的人,也是定標準造環境的人。交易所的定位是獨立第四方,不買賣,不持有,才能建立公平公正。文交所的盈利原理,就是在認定文化產權,保護文化產權和流轉文化產權的過程中,參與各方因交易而自愿付出的代價。交易所是一個公開平臺,既然是平臺,就要有支撐,以下幾條甚為重要: 基礎是信用(它解決客戶為什么來的問題,需要公開透明,信用結構,相關制度和執行來保障);形式是交易;核心是定價;價值是大數據;關鍵是轉化與應用;結果是十大功能。
具體來說要做好文交所離不開以下要件:
十大功能:
1、文化交易的平臺化
2、文化資源的產權化
3、文化資產的金融化
4、文化定價的民主化
5、文化要素的產業化
6、文化資本的國際化
7、文化分享的大眾化
8、文化生活的對象化
9、文化市場的信用化
10、文化財富的數據化
六大體系:
信用體系、定價體系、會員體系、確權體系、交易體系、風控體系
五大要素:
政策(工具、稅收)、模式、產品、渠道、團隊
四大平臺:
文化要素配置平臺、文化資產定價平臺、文化金融創新平臺、文化價值轉化平臺
三大法寶:
守正、創新、實干
兩大支柱:
科技與金融
一大使命:
建立文化數據庫,促進文化價值體系形成,迎接文化與經濟時代的來臨。
總之,文交所是時代的產物,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具有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是不容置疑,不可逆轉,且不可取代的,但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試錯,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我們聚集行業的力量,并不斷引進一切可幫助我們成長的外部力量,合理設計與打造一個日趨完善的交易模式與交易規則。
問題三:當前文交所該怎么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當前文交所怎么了?由于當年提出文交所概念被政府進行肯定和宣傳以后,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80余家文交所。在對文交所的理論研究、模式研究和產品研究以及市場調查、人員培訓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這種格局對文交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試錯成本非常大。多而散,小而弱,這是這個行業的特點,形不成合力,這是從戰略布局上存在的缺陷。
其次,文交所行業沒有現成的模式,而文化本身范圍非常廣,門類非常多,文而化之是世界性的難題,文交所的主要作用就是解決信用和定價。怎樣給文化產品定價?怎樣給文化資源定價?當這個行業的整體素質不能提升,又把財力、人力、市場都無限切割,這對整個行業發展非常不利。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打造一個和傳統市場抗衡,和現有的證券市場抗衡的“大池子”,這就需要有非常科學的頂層設計和非常嚴格的基礎要求。
針對目前現狀有以下幾個建議:
1、成立行業協會,勢在必行。船小好調頭,船大好壓浪,只有團結起來,集中力量,才有可能在研發方面、在爭取政府政策方面集結力量。如果各自為政,又缺乏整體創新能力,政府會失去耐心,客戶會失去信心,我們也會失去發展機遇。習總書記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想建成繼股市和房市之后中國第三個資金池,想推動社會的變革,想引領新的消費潮流,進而改變國民生活方式,沒有力量是不行的。我們要認識到這種機遇和挑戰是非常嚴峻的,時不我待,如果不能團結自強,不能接受歷史賦予的重任,可能就會被淘汰。
2、建立自己的行業模式、行業標準和內部約束機制,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自己的渠道、客戶,最終建立文化的大數據庫。有了大數據庫就能給文化產品定價,就能找到行業的價值規律。從當下來說有兩件當務之急。(1)信用體系建設。當有了核心競爭力以后,要展示自己的信用體系,解決信心問題。希望盡快“解剖”南京和天津文交所的兩只“麻雀”,要用專業的眼光來分析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這對整個行業是一次提高,對廣大民眾是一次教育。只有把問題分析清楚,才能夠重拾民心,重建信心。(2)定價體系研究。我們要成為文化新市場的主導者就離不開話語權和定價權,通過學術研究權威發布,向上面反映行業心聲,對民眾宣傳我們的理念,這是話語權的表現。但定價權更為重要,對文化類產品如何定價,如何讓世界文化藝術品中心向東方傾斜,是我們在定價權研究上要做出的貢獻。要在現有的定價理論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進而找到定價理論、定價模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世界的藝術品中心在東方、在中國。從一對一的非公開定價模式到一對一的公開議價模式,到一對多的競價模式,再到多對多的撮合民主定價模式,這是價格體系不斷提升的規律,如何利用民主定價,這是要重點突破的課題。
3、要積極爭取政策,集中能夠集中的金融工具,圍繞特定的文化行業進行組合金融服務,打深打透。要把金融工具和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引用到文交所平臺,創造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文化大眾化、國際化、金融化、科技化。如果不在這些方面有突破,文交所的業態還是落后的,文化要素的流轉是不會通暢的,所以重點是要有文化金融工具的政策保障,否則我們的創新就被捆住了手腳。
4、成立行業研究院,集中業內優勢力量的同時,還要團結外部專家學者,加大研發力度,為文交所的頂層設計、交易模式、產品設計、風險控制、以及文化金融的結合提供有益的成果,然后把成果盡快在行業內推廣,形成生產力。
5、成立培訓學院,除了要對外發布行業共同宣言,還要及時轉換研究成果,提高行業素質,做到行業職工持證上崗,客戶持證入場,這樣才能提高規范教育行為和服務水平。
6、成立宣傳外聯部,辦官網出期刊,協調各地媒體,統一發出行業聲音,樹立行業形象,統一政策公關,幫助危機處理。
7、成立客戶投訴部,統一受理,專項檢查,協調關系,嚴肅處理。團結不是一團和氣,一幫沒有紀律約束的散兵游勇是沒有戰斗力的。行業協會內部要做到自查,自律,自強,外部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要政策,要市場,要地位。只有內部做到自強,外部才會有地位。
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大家是一條船上的人,任何一個人落水,都是行業力量的削弱,應該舉全行業之力,去幫助所有成員單位健康發展。救每一個所就是救行業,這個觀念一定要在整個行業內形成共識,不能幸災樂禍,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團結共贏。
新理念會催生新財富,大格局才能引領大發展,文交所是中國人對世界做出的一份偉大貢獻,新生事物要慢慢培養,天降大任于斯人,絕不能簡單行事。總之,治亂不能廢新,守正更要出奇,既要治亂又要創新,既要守文化之正,又要出經濟之奇,任重道遠,困難重重。大家只有思想意識統一,這個行業才會展示給世界它蓬勃向上的力量和遠大光明的前程。
來源:福贏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