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沱江邊上嬉戲的童年—評鳳凰古鎮大銅章的人文內涵
我的童年是在鳳凰沱江鎮度過的,在沱江河邊的嬉戲,吊腳樓下的晃蕩中長大成人,直到后面讀書離開了家鄉,只是在寒暑假還是會回到故里,但那時有許多夢想,就像當年沈從文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一樣,我的目光也總是關注著學業和外面的世界,匆匆的故鄉之行已經很少有興趣瞥向童年嬉戲的沱江邊,及至后來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其間父母去世也只匆匆回家奔喪,來不及細看故鄉一眼,然后又回到城市,一心眼想著升職炒股、買房買車,家鄉古城早已在心中模糊,那只是偏居一偶的落后小城罷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沒完沒了的打拼,在勾心斗角的職場爭斗中我才日漸厭倦,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還有童年沱江邊上嬉戲的快樂嗎?我的內心有兒時坐在吊腳樓的窗前望著天上的星星時那么平靜嗎?這時我總在夜里想起童年生活的那座小城,想起葬在那里的父母,想起仍然生活在那里的親人故里,有時我也對自己這種情緒感到羞愧,懷舊是一種與時代的競爭精神不符的品格,是一種懈怠的情懷,我怎么會有老人的心境?
但不管怎么樣,我關注起家鄉的一切,家鄉旅游興起來了,新修的一座橋倒了,鳳凰的郵票發行了,家鄉的每一點信息都會匯聚到我這里,我還喜歡瀏覽網友們到鳳凰旅游的游記和他們拍下的照片,我對一切有關鳳凰的東西都感興趣。直到有一天,我知道藝術章牌交流中心要開發鳳凰大銅章,我也迫切地想知道,怎么設計的?能不能反映出鳳凰的風貌和文化精髓。
現在我終于看到了設計樣稿:正面沈從文像,以沱江廻龍閣為背景;背面是廻龍閣吊腳樓的局部圖。我不是雕刻家,我對章的認識甚至常常游離于最基本的審美常識之外,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枚章的設計基本包括了反映鳳凰古城風貌和精神內核的最重要的元素,體現了鳳凰所應該表達的人文內涵。
鳳凰主要并不是一個自然景區,這座小城的出名更是由于其歷史的,文化的因素——這個小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歷史中生產出來的民族習俗、獨特建筑以及歷史文化名人。
一個作家和家鄉的關系從來沒有沈從文和鳳凰的關系那么密切。沈從文主要作品大都于湘西那片窮鄉僻壤有關,從《邊城》,到《湘行散記》,我們不難看出沈從文對家鄉的人和事的一股腦的溺愛,甚至沅水河邊的妓女在沈從文的筆下也是有情有義的。而沈從文創作的高峰期是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受“五四”精神的影響,當時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