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bbs.jibi.net/UploadFile/2013-1/201313930191026.jpg)
該銅章正面王冕的一卷《墨梅圖》使章面頓生一股清麗典雅之氣,使王冕造像在構圖上避免了單調,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王冕善畫梅、愛梅,一生與梅結緣的品質,也以此寓意王冕似梅般的清雅、脫俗氣度。且看此梅,橫向折枝,筆意簡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其用墨濃淡相宜,花朵或盛開、或漸開、或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開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的情態生動地表現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而畫前的王冕神情堅定淡然,雙眼深邃,凝望遠方,似深思,又似淡泊后的無妄清澈。這樣的王冕,當是當得起后人對他的評價,“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也只有這樣的王冕才能成就這樣的梅花之作。
而章背面的王冕幼時牧牛畫荷圖又是怎樣與章的正面達成一種藝術上的和諧的呢?章背面一古典造型的孩童俯臥于河邊,一手托腮,一手執一木條在河邊沙地上描繪著荷花,神情安詳閑適,其雙腳隨意翹起,一派天真爛漫。其身旁青草茵茵,河水姍姍,綠荷皎皎,人與物自然和融。觀此面,仿佛聆聽一曲天籟,在童趣橫生之處獲得了一次心靈的休憩。這樣情景交融的畫面設計清新淡然,直似有一抹悠然梅香撲鼻而來。而章面浮雕又有序而柔和,人物肢體雕刻飽滿圓潤,河水波紋平緩微瀾,植物生機盎然,更加增添了章面的生命質感和場景感。尤其人物雕刻,創作者采用了前方平視的視角,使人物頭部顯得尤為飽滿,身體則藏在了視線之后,平添了一抹趣味,既增加了賞玩的細節,也表現出創作者對于幼時王冕牧牛畫荷情景的滿心歡喜和無限想往。這樣的畫面與正面的梅花似乎在某種情意上是相通的,它們是一樣的清新,一樣的淡然,一樣的脫俗。因之,梅韻美哉!
二 時間感與詩畫意境的巧妙融合
首先,時間感是針對章的設計創作而言的,主要體現在銅章正背面畫面的選擇上。正面的王冕是經歷無數時間與世事洗練的長者,他剛毅而深沉,你無法想象那便是曾經“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的不羈文人。與章面的王冕像凝視良久,想起典籍中對王冕的怪異行事風格的描寫,心中竟生出許多的感慨來,其實他的眼里是有憤怒的,是有不甘的,還有許多的滄桑。在王冕銅章前,我們不禁猜想起隔著好幾個世紀之前一個文人的悲歡成敗。也是這段久遠的歷史使得銅章變得更加沉甸甸,仿佛藏著許多的心事。而章背面的王冕則是那樣的天真爛漫,童趣天成。觀此面,心情慢慢舒展開來。可能創作者這樣的設計,是為王冕后來的成就找到一點藝術起始的證明,卻不經意地給了觀賞者一種時間的跳躍感,有許多東西需要賞者自身去填補,既是填補一段人生,也是追尋一種藝術的成長。
其次,王冕大銅章的詩畫意境則表現在創作者所選取的《墨梅圖》上,該《墨梅圖》的一大特點便是其題畫詩。題畫詩是繪畫章法的一部分,它通過書法表現到繪畫中,使詩、書、畫三者之美極為巧妙地結合起來,相互映發、豐富多姿,增強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構成了中國畫的藝術特色。而中國畫非常講究“意境”,往往畫中題詩,詩畫互補,使意境更加深遠。再在畫面加蓋紅印章,使中國畫集詩、書畫、印于一身,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使人在讀詩看畫、看畫賞詩之中,充分享受藝術美。可以說,中國的題畫詩是世界藝術史上一種極其特殊的美學現象。把文學和美術二者結合起來,在畫面上,詩和畫,妙合而凝,契合無間,渾然一體,成了一幅美術作品在構圖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詩情畫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因此,畫面之有題畫詩,是中國畫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獨有的民族形式和風格。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以卓絕的墨梅畫與書、文俱佳的題詩形成了一幅詩畫意境極美的藝術畫作。再以篆印點綴,更添古意與詩文情結。
或者可以說,正是這幅《墨梅圖》把王冕的一生作了最為恰切的敘述,也是它把銅章上兩個王冕結合得更為緊密,他們是一脈相通的,而這樣的一生才成就了如此的藝術成就。如果把該章比作一幅畫,那么作者僅僅是用了幾筆便把無數的情感和無數的美感涵蓋其中。正如王冕的墨梅,橫斜三兩枝,卻盡得梅韻,盡得風流。或者在此處用上“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的評價亦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