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珍——秦代銅車馬(子安) |
發布日期:10-05-11 08:29: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子安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5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約20米,7米深處。為兩組銅車馬,一平面呈橫長方形為立車;另一平面呈凸字形為安車。仿原尺寸1/2縮小制作。現藏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作為始皇陵的副產品,如此美娟得緊為原大1/2比例的工藝陪葬,從始皇陵墓的規制來看,儼然是為大墓定制的眾多大型貴重的專屬禮器。觀摩車型可以肯定原型來自于當時實用化的車駕,真實完整地反映了秦代以及戰國末期用于交通運載車具鞍馬的制作和配置水平,以及軍民兩用在軍事和交通、戰爭與生活的使用規模和實用化程度。使我們近視距對秦代時的宮廷禮儀、外交、軍事、娛樂出行、儀仗鹵簿、冶游郊獵、祭祀巡幸等特殊內容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兩車皆雙輪、單轅,為四馬駕車形式,挽具齊全,車通體彩繪有卷云紋、云氣紋和幾何紋以及夔鳳交結圖案。車、馬、俑部件均由鑄造成型,再經多種工藝加工和組合,多處用金、銀裝飾,其飾件的金銀細作工藝十分精湛。銅車馬完全仿照秦時御用真車的形制仿制而成,嚴格寫實,一絲不茍,結構完整,裝飾華麗,是目前已知的中國考古史上發現的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制車馬,不愧被稱其為青銅之冠。如此大比例規格的放大“車模”,開我國車模歷史的濫觴。它為今天的我們得以了解研究秦代車輛結構、輿服制度、單轅車系駕方法、冶金鑄造技術打開了一扇窗口。 銅章沖壓的畫面表現的是“安車”,為四馬鞍車,顯得更為豪華。車通長3.17米,高1.062米,輿廣0.78米,為凸字形,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篷蓋。車廂分前后兩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門,門窗可靈活啟閉;前室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御官俑,后室為主人所居。整個車馬由3000多個零部件組成,主要零部件為青銅,總重量1241公斤;其中金質構件重3033克,銀質構件重4347.1克。觀看這件出品用得上陜西當地人愛說的一句方言“美得很”形容之。截止到目前,所有已浮出“土”面的有關秦陵考古文物的重量級的現世,都明白無誤地“指證”這座陵寢的主人是秦始皇。至少這一點從考古界得到較為一致的認同,這里絕無機巧可言,比近來吵嚷甚喧的魏武大墓要靠譜的緊。 車輿造型精確,駟馬動態逼真,形神畢肖,氣韻飛動。雖有夸張卻合理合情。秦人以非同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