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禹”的時光邂逅(黃沙吹盡) |
發布日期:11-11-11 08:24: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沙吹盡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11月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憑借造幣工藝上嫻熟的功力,陳堅先生藝術銅章的設計功力老而彌堅,雕刻技藝拿捏的爐火純青。在造幣設計上的長年耕耘,不少的章幣佳作出自其手,最新出品的《大禹治水》大銅章,是近期先生的又一枚力作,為銅章家族再添新彩。 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禪宗之祖,大禹則因治水得民厚愛,楚弓楚得受舜禪位而繼帝位,后傳王位于啟,自此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為王位世襲的制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由此誕生。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原始社會的結束,階級社會的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精美的制作讓人印象深刻,銅章正圖是大禹正面頭像,位于正中偏左的位置,寶相莊嚴中規中矩。運用點睛之筆法,雕刻上刻意加重對大禹眉宇間的描繪。凝聚的濃眉之下雙眸如電,眼神凝重精光內斂,一臉忠厚人君的風范;虬髯翻卷飄曳,神情肅穆神武而又威嚴;肖像下端以素樸而簡潔的刀法,表現飛旋翻騰的黃河之水激流勇進滔滔不絕,靜態的人像和動態的水流,點明治理黃河水患的創作主題。頭像的雕刻細膩傳神,生動的眼神具有存在感,感性卻不乏理智,直指人性所向,人心所感,有大愛,見真情,證明著生命的存在,天地之中人無所不在也無所不能。而除了工藝技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繪畫本身中聯想到更多。 背圖節選大禹治水典型場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情節和大禹陵石構牌坊,銅章雖然篇幅有限,但雕刻并未敷衍,牌坊頂上的雙鳳朝陽和古越人崇拜的神鳥——鳩都刻畫得一絲不茍歷歷在目。背圖中心圖案是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描繪,大禹荷鋤(耒錘)一襲長衣,過家門背身而去的形象刻畫,突出了大禹為治水患拋家離舍一心為公的精神。全章設計主題高跋,刻意求變,表現出對人文精神和華夏民族的熱愛贊嘆之情。《韓非子•五蠹》中記述大禹“手執耒錘,以民為先。”以此為據,取當時先民治水工具耒錘的外形,全章采用異形輪廓,給觀賞者一種時代的帶入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離開現代的生活不可以道里計,在與大自然的長期融合中人終勝天的傳奇為人類的前行帶來了許多意外的驚喜啟示,直至現實世界的登天入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壯舉,由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