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金喜銀欣賞



            “福”即幸福、福氣。《禮記》有曰:“福者,百順之名也。”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尚書洪范》曰:“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五福”是多層面的福觀念,以貫穿一生的幸福為目標,講究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韓非子曰:“全壽富貴之謂福。”這是長壽加富貴的福觀念。盛行于明清時期的“五福捧壽”,圖案為五只蝙蝠環繞壽字飛舞,彰顯以長壽為中心的五福觀念。 在吉祥圖案中,福的基本圖形標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民間神崇拜中的神,如天官、三星等神;另一類是借音禪義的吉祥符號和圖形,如蝙蝠、佛手、云紋等。

        祿

            祿是從福中分化出來的主題,《說文解字》釋曰:“祿,福也”。商周時稱接受爵位為福、得到君王賞賜為祿,因此祿也有官位、俸祿的含義。“升官進爵”與“科舉及第”是祈祿文化的兩大主題。
             在眾多祈祿圖像中,由于“鹿”與“祿”諧音,鹿紋成為“祿”文化的經典符號,常用于書齋、文具裝飾等,取讀書祈祿之意。“鯉魚躍龍門”、“金榜題名”、“連中三元”、“五子奪魁”、“魚龍文化”、“青云直上”、“春風及第”等均為典型的祈祿圖像。

            “壽”即長命,是與“福”相輔相成的吉瑞字符,民間常見“福壽雙全”、“五福捧壽”等祁壽題材。
             我國民間深受道家思想影響,一直存在“五福以壽為重”的觀念,人民企盼長壽,珍惜生命,注重現世。道家認為人在一切都在,不是很偏重“來世”。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現世觀,中國人對長壽的追求始終不渝,并把祈壽的觀念貫穿于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對于民間百姓來說,生日祝壽是最常見的祈壽活動,圍繞祝壽的裝飾主題極為豐富,如“萬壽如意”、“五福捧壽”、“多福多壽”、“福壽綿長”等。圓字形的叫“團壽”;也有多字表意的圖案,如“百壽圖”用100個不用的壽字組成。這些壽字還廣泛的應用于日常家具、建筑、器皿上,反映了中國人用“壽”字護佑自身,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和”的理念源遠流長,且不同于其現代的意義,比其現代的意義更為寬廣、深刻。在《辭源》里“和”就有“調”、“順”、“諧”、“合”等多重釋義。其在演化中有“和諧”、“調和”、“中和”、“和合”四重涵義。和諧指陰陽矛盾雙方對立中的統一,促成一個多樣性的統一體或對立面的和合體;調和指使不同的因素相協調相和解,維系著事物的有序運轉;中和指強調“適度中節”、“以他平他”,有制衡的動態功效;和合指強調“天人合一”與“陰陽之序”,是變易的矛盾雙方運動轉化的目標和歸宿,相反相成,相競相用的結果合歸于新的統一體。
             在現代義中有指政治民主,就是要體現各民族、各階層的民主平等和普遍和諧。在民俗生活中普通百姓也以“和”為貴,信守“平和”、“和氣”、“和順”、“和美”、“和平”、“和睦”、“和諧”。中國人慣用這種矛盾整合觀來認識和把握事物,并自覺不自覺的以“和”思維行事。

             “禧”在寓意上有時與“喜”相通,多用于諸如春節等節慶場合,表達一切順心、萬事如意之意。
             喜神在民間諸神中不見經傳的神,其形象也少見。據清乾隆時編撰的《協紀辯方·義例·喜神》載:“喜神于甲已日居艮方,是在寅時;乙庚日則居乾方,是在戌時;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時;丁壬日居離方,是在午時;戊癸日居異方,是在辰時。”擇定方位,新娘上轎時,轎口必須對準喜神所在方位稍停一刻,稱“迎喜神”。另外,和合二線也是喜神。舊時民間舉行婚禮時,常掛和合二線的畫像,取“和偕好合”之意,以圖吉祥喜慶。“福”和“喜”的含義在民間很廣泛的,也常用福字和喜字來表現福壽康寧和吉祥喜慶。

             “財”金錢和物資的總稱。古語說:財,人所寶也。----《說文》;財,貨也。----《廣雅》。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那副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
        © 2002-2009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 客服電話(TEL):0575-85119797 傳真(FAX):0575-852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