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成就經典,剎那凝固永恒(徐立)

         
         
        本稿刊載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錢幣》報(博覽會特刊)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瞬間成就經典,剎那凝固永恒,這是多年以前看到過的一句話,生命是轉瞬即逝的,歷史也是流光易轉的,留存在記憶中有著許多我們特別想留許,特別想停駐的一些事物,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鈔》(簡稱《建國50周年》紀念鈔)
            
        這枚紀念鈔發行于19999月,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所發行,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行的第一枚紀念鈔。其正面圖案為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場景,其背面圖案則為地球、和平鴿、銅獅和天安門華表等的組合圖景,面額50元。如果從其發行意義上來看,這是我國自1984年建國35周年開始發行金屬流通紀念幣以來,首次發行紀念鈔,也是新興崛起的紀念鈔板塊之發端品種,這也決定了其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和關鍵;其次,這枚紀念鈔本身就具備了非常高的科技含量,高科技防偽手段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色紙張印刷(2)固定圖景水印(3)開窗式全息微文字安全線(4)動態全息圖案(5)紅蘭彩色纖維(6)手工雕刻主景(7)隱性面額數字(8)光變油墨面額數字(9)陰陽互補對印圖案(10)雕刻凹版印刷(11)異型號碼(12)膠印縮微文字,因此無論從貨幣的發行研究角度還是收藏賞析角度,這枚紀念鈔都當之無愧為經典中的經典。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建國50周年紀念鈔背面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建國50周年紀念鈔正面

            因為具備了這樣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所以建國50周年紀念鈔才一直為收藏者所津津樂道,但隨著其流通時間的延長,消耗量日積月累,市場流通量越來越少,但是近幾年國內集藏市場的蓬勃發展,不斷的增量資金和新收藏者的介入,如何引導收藏者樹立正確并具備歷史發展眼光的收藏觀也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這其中引導收藏經典和龍頭品種又是一個重要手段。正是有著敏銳的眼光,上海造幣廠鑄造了一套以經典紀念鈔為表現題材的貴金屬微縮版,《建國50周年》紀念鈔當仁不讓。

            這款《建國50周年》紀念鈔微縮版包括金質和銀質各一款,其中,純銀微縮版的發行量為8000套,純金微縮版的發行量只有2000套。它們的尺幅均為90?mm()?X?48?mm()?X?3?mm(),純銀微縮版成色99.9%,重量128克;純金微縮版成色99.9%,重量198克,每套微縮版還包括了《建國50周年》紀念鈔1張,以及高浮雕金屬盒、精美皮質外包裝盒和展示架。在設計中有這個幾點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是其正面和背面的圖案,與《建國50周年》紀念鈔的正面和背面的圖案完全一致,通過微縮版與紀念鈔的縱橫對比,我們可以清晰而直觀地感受到平面與貴金屬浮雕工藝的差異,對提升收藏水準有很重要的幫助;其二是微縮版集合了彩色移印、砂面浮雕等傳統和高新工藝,比如背面圖案中的國徽、華表、雄師就是運用了非常典型的砂面浮雕,在保存紀念鈔的設計本色之外,立體浮雕所體現的四維空間性與畫面縱深度有了更為淋漓盡致地展現,而與紀念鈔上的激光全息防偽圖案相呼應的全息壓印技術在微縮版上的成功運用,更是開創了上海造幣廠乃至國內鑄幣技術的先河。?與紀念鈔相比,微縮版通過貴金屬浮雕進行構圖,展現出一種流動的空間感,細節上的結構元素強調了層次的豐富,突出了設計的靈性,讓我們對于圖案有了更加感性和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或許這才是貴金屬微縮版對于經典詮釋的最成功之處,立中有破,破外又立。

            貴金屬材質也是我們收藏這套微縮版的一大關鍵因素,眾所周知,隨著美圓貨幣吸引力的下降,以及美國次級貸款危機所引發的一連串影響,國際商品價格有呈現了強勢的上漲態勢,尤其是金銀,中長期的大牛市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這套微縮版由高成色的金銀鑄造,在設計之外,材質價格的高成長空間對于其保值增值的能力提供了強勁的支持。

            該套《建國50周年》紀念鈔貴金屬微縮版套裝還附有人銀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上海印鈔廠廠長,以及上海造幣廠廠長三方共同簽字,且與塑膠鈔同材質印制的收藏證書”(與《建國50周年》紀念鈔相同號碼),這讓我們的收藏又增添了一大亮點。
            
        印鈔工藝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枚紀念鈔-《建國50周年》紀念鈔,而貴金屬鑄造工藝的蓬勃,又為我們帶來了《建國50周年》紀念鈔微縮版,很多人說經典是不可復制的,但是印鈔工藝與鑄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卻給我們奉上了又一道不可多得的工藝精品。


         
        CopyRight© 2007 www.ccbczpx.com 本網站由中國集幣在線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