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首套流通紀念幣賞析

        16-06-17 09:32:4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紀念幣

        蘇  宏

              1984年10月1日,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了建國35周年紀念幣。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套紀念幣,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套建國紀念幣。鑒賞建國35周年紀念幣,必須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黨在思想上、政冶上、組織上全面恢復和確立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路線,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政治方面的重大決策,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開啟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振奮起全國人民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實干興邦精神,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從此將中共中央的指導思想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這次會議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會議,被稱為是“新時代的遵義會議”。十年文化大革命是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運動,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毀于一旦,國家政權遭到削弱,民主與法制遭到踐踏,嚴重摧殘了教育、文化和科學事業,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首先是農村改革率先突破。三中全會提供了比較寬松的政治環境,國家調整宏觀農業政策,農村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有了重大改革,全面為農民松綁解禁,使農民獲得了過去所沒有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農民渴望已久的對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選擇,勢不可擋。到1984年,中國已有1.75億農戶實行了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占農戶總數的94.5%。其次是非國有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農村政策的調整和農產品購銷體制松動,城鄉農貿市場恢復了很久沒有過的繁榮和熱鬧。一些傳統的集貿市場,如早市、夜市、鬼市、露水集、夜貓子集、山會、廟會、古會、物資交流會、騾馬大會等都得到恢復。經濟的大發展,孕育出了農村個體經營的專業戶、重點戶和雇工大戶,也有了城鎮集體經濟和個體戶。他們主要從事手工業、商業、飲食、運輸、建筑修繕以及各種服務業。在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中,鄉鎮(社隊)企業的異軍突起,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1984年,中央先后發出1號、4號文件,充分肯定社隊企業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歷史性意義。再次是對外開放進展重大。1979年以后,中國封閉的經濟真正開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的工具和渠道大大擴展,外商重返中國,“三資企業”在中國生根發芽,對外貿易有了新的發展。1978年,中國在世界出口國家中居第32位,1984年位次躍進到第18位。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志著中國改革總體思路的一次重大突破。這時,我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大國正在崛起,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10月1日 首都舉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閱兵,也是繼1959年國慶之后,25年來第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35周年國慶閱兵的盛況,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這次國慶閱兵以嶄新的風貌,嚴整的軍容,雄壯的氣勢彰顯了國威、軍威,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鼓舞了愛國熱情,增長了人民實現現代化的豪情壯志。同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紀念幣,紀念幣一套三枚,面值均為1元,金屬紀念幣與市場上流通的同面額的紙幣、硬幣價值相等,可同時在市場上流通。紀念幣為銅鎳合金制成,呈銀灰色。三枚紀念幣設計都以天安門或周圍建筑為主,生動反映著天安門前的激動,凝聚著天安門的壯麗輝煌。紀念幣正面圖案相同,主景圖案由國徽、禮花和天安門廣場建筑組成,內緣下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和“1949—1984”字樣(圖1)。五彩繽紛的禮花升騰在天安門廣場上空,使整個畫面充滿歡樂的氣氛,代表著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后的喜悅心情。背面圖案有三種,一為華表、仙鶴、松樹、長城和現代工業組成的象征祖國萬歲的圖案及壹圓面值(圖2)。天安門前的華表有巨龍凌空飛騰的氣勢,長城體現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仙鶴、松樹寓意祖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現代化的工業抒寫了中國奇跡抒寫了中華輝煌。二為漢、蒙、藏、維、高山族人物形象和天安門組成的象征民族大團結的圖案及壹圓面值(圖3)。光芒四射的天安門前,代表著全國五十六民族的漢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高山族人民群眾載歌載舞,歡慶新中國三十五歲華誕。三為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等領導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開國大典的圖案及壹圓面值(圖4)。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枚幣的背面圖案是根據著名畫家董希文1954年所作油畫《開國大典》設計的,它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形象,畫面上藍天白云,風和日麗,天安門廣場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奕,氣勢宏偉地表達了新中國誕生時激動人心的一刻。這枚幣可以說堪稱新中國開國紀念幣。

          建國35周年紀念幣由上海造幣廠(圖5)和沈陽造幣廠(圖6)鑄造,紀念幣直徑30毫米,厚1.7—1.9毫米,重9.32—9.5克,祖國萬歲發行906.3萬枚,民族大團結發行879.3萬枚,開國大典發行209.2萬枚。由于紀念幣屬上海造幣廠和沈陽造幣廠兩家鑄造 ,版別有所區別,上海版比沈陽版稍薄,上海版邊齒呈直齒圓邊(圖7),沈陽版邊齒呈直齒直邊(圖8),整體效果上海版比沈陽版細膩,正面圖案線條上海版纖細,沈陽版粗實,左邊第一條禮花留痕長弧線上海版比沈陽版短,上海版距錢幣邊緣還有一定距離,而沈陽版基本接緣,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建筑,上海版比沈陽版立體感強,但是,建筑上方的旗幟沈陽版鑄造的比較清楚,而上海版較模糊,沈陽版的禮花表現比上海版的厚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和“1949—1984”字體筆劃沈陽版比上海版感覺粗,另外,上海版的背面幣值“壹圓”兩字筆畫較細,而沈陽版的背面幣值“壹圓”兩字筆畫較粗。

          2004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刊登了《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后,知道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普通紀念幣時,又區分有普制幣和精制幣兩種不同的形式。中國人民銀行在十年前的1984年10月1日發行建國第一套普通紀念幣時,有無精制幣,由于筆者未見到,不在這里敘述。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1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2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3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4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5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6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7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8

        來源:《中國錢幣界》2016年總第16期

        欲了解《中國錢幣界》雜志訂閱詳情,請點擊:http://www.ccbczpx.com/news/BZGG/152920948.html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